bsp; “在下也以为,大司马之位,或许并无必要。主公之前已经是车骑将军了,上大将军或大司马,还要封还车骑将军印绶。而如今天下并无大将军,所谓骠骑将军,也不过是被曹操给了马腾这等名不副实之辈。
主公保留车骑将军,就已经是现有诸将军中最高位的了,没必要为了大司马而放弃。相比之下,将军和公卿之位是可以并存的,不如表主公的职官为太尉,这样可以同时身兼车骑将军和太尉二职,不用封还。
而且关键是这样一来,可以彰显主公对于恢复三公、尊重朝廷旧制的坚决态度,以身作则起到表率。太尉本来也是三公之首,主公实权在手,太尉还是大司马,又有什么关系呢?”
诸葛瑾听完,频频点头,也不得不承认,鲁肃之才,实在是实用、现实、实诚得很。不图虚名,不为好大喜功而放弃实利。
倒是颇有几分后世极简主义办事的作风,“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也罢,这等名分纲常的事情上,我倒是一时竟不如子敬看得透彻,看得明白,这次给主公的回信,就由子敬代笔吧,写完之后,我再过目,没问题就我们三人联署。”
鲁肃见诸葛瑾采纳了他的方案,也是颇感振奋,当天就一挥而就,把自己的表官、表态意见都写了,诸葛瑾审阅一番,跟关羽联署。
次日一早,诸葛瑾和关羽、鲁肃就踏上了前往武昌的船队,而送回信的信使,则是快马加鞭,直奔回蜀中。
不过半个月工夫,信使就回到了江州。而刘备也暂时从梓潼回到了江州过年,接到诸葛瑾、鲁肃回书,便跟诸葛亮、庞统一起参详,问问他们的意见。
诸葛亮看了之后,觉得这套细化方案,倒是非常朴实稳健,但确实挑不出错来。对于占据道德制高点打击曹贼,也是做到了极致。
因为上面署着他大哥的名字,诸葛亮也不好再多批评,就只是稍微提了点细枝末节的优化,最终便拍板了。
临了,诸葛亮还表达了一下自己的判断:“此策确实持重朴实,但却不像家兄所为。家兄素来高屋建瓴,提纲挈领,不会想得那么扎实……云长定然也是没这个本事的。看来,子敬在此策中,必然也出力颇多。”
刘备闻言,短暂一愣,又拿过回信仔细反复看,不由哂然一笑:
“细节处,确实不像是子瑜所为,看来子瑜在关东,这两年也是愈发清闲了。做事必是抓大放小,他只管掌舵大局,小处就让子敬落实。不过只要确实稳妥,又何必计较过程是怎么得出的呢。立刻让人联络季玉贤弟,让他的人按照这个要求上表。显思贤侄那里,也是一并如此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