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工匠很容易便理解了洪范的主旨,而后恍然顿悟。
“我们瞻州那边的火器部队都有随军工匠,负责随时修理与维护装备。”
邓破海按着桌面说起过往。
“四年前海族登岸的时候,我的紧急抢修位就设在阵地后方里许地。”
“有一次前头送来三把火枪,第一支坏了扳机、第二支坏了火夹、第三支崩了枪管,我只能依次修复。”
“如果都按照东家这套体系来,这三把枪在阵地上就能拆一补二,只需送回一把就行了……”
他长声叹息。
“不止如此啊!”
孙平波更加激动。
“瞻州火枪都是一家作坊配一套弹丸模具。”
“上了战场子弹无法互换,将士们还需要携带钢锉,甚至用随身模具烧融铅块现做子弹。”
“若有这规矩,便再不会了……”
待群情稍稍冷却,洪范继续介绍第二篇文章。
名字简单,只三个大字。
《流水线》。
这篇东西的内容越发简单,都没几个数字,大意便是让每个人只负责指定的几个甚至一个部件。
工序越是细分,培养学徒的难度便会降低,效率也会成倍提高。
前后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更是相得益彰,体系圆融。
钱宏咽了口唾沫,半天脱不出震撼。
他昨日还听同僚说庄公三日三夜未睡,正钻研什么新制度,说是能让州部产能超过体量相近的贺州三倍。
彼时他只当是奇闻,现在再想必然就是洪范这套东西了。
而老匠人们更是词穷。
只有金磁门的二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出身一般,甚至不认识太多字。
“我这两篇文章未必全对,但方向不会错。”
洪范和声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