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起其人。
“此番若非卿及时救驾,吾命休矣。”
此时并非祭礼、朝会、献表等正式场合,所以刘协不会自称“朕“。
实际上,在秦始皇之后,明清之前,皇帝们自称朕的场合并不算太多。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皇帝们,反而更喜欢自称“孤。
赵旻站直后复又抱拳道:“此非旻之功,实为陛下乃天命所归之明证也。”
赵旻对刘协的策略,就是将其人当神仙一样供着,勤汇报,多沟通,时时问安,哄得刘协开开心心,然后事情该如何处理,仍然按照自己幕府制订的方案进行,将刘协瞎指挥的那一套束之高阁。
这也是后世总裁对董事长、下级对上司的基操。
这套策略,放在这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中古时期,再合适不过。
别说中古时期,便是后世现代化社会,不也同样如此?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嘛。政令不出某某海怎么来的?
当然,赏罚大权还是要交给刘协的,但同理,其中可操作空间,简直不要太大。
宦官们,准确来说是中常侍们,是如何对付桓灵二帝的?
这是赵旻身为权臣的自我修养。
所以赵旻先奉上马屁,以之试探一下刘协的性格。
此时此地,除他们君臣之外,再无他人,正是赵旻试探刘协的绝佳机会,此天赐良机不容赵旻错过。
刘协苦笑着道:“卿言差矣!吾自继位以来,为董仲颖挟制而被迫由洛入关,于关中朝不保夕,后不得已而迁许县,然复为曹孟德所挟,天命何在?
而今天下,诸臣割据,王室衰微,吾命之所以得保,所恃者非天命,但先皇之血脉耳!
刘协之言,句句肺腑。
赵旻却登时警惕起来。
因为,这番话分明隐含着刘协的悲怆、愤懑与控诉。
同时,这也充分说明,经历十一年苦难折磨后,刘协远比其同龄人要成熟、清醒、睿智许多。
其人的确有成为晋文公重耳的潜质。
曹操一定早已看出此点,所以其人不惜背负恶名也要架空刘协。
曹操代汉之心确实昭然若揭,同时其人也是赵旻前车之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