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陈寿对刘晔的赞语。
刘晔虽然功勋至大,但在魏武、魏文、魏明三朝,却均受猜忌;不仅其才华无法尽情施展,甚至连身家性命也岌岌可危。
(刘)晔睹汉室渐微,(自)己为支属,不欲拥兵。--《魏书刘晔传》
原因很简单,他姓刘,虽然他不忙。
做为专注称帝二十年之人,曹操猜忌宗室很正常。
刘晔的人生,清楚描绘了“前朝宗室”在新朝的尴尬境遇。
青年时代的刘晔,文武兼备,又曾在乱世诛杀英豪(郑宝),割据一方。
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傅子》
似刘晔般的枭雄人物,其实与刘勋、刘备的气质、履历颇为相似。
只不过因为在曹魏没有掌兵的机会,因此其人逐渐退化为谋主型人物。
看刘晔在魏明帝朝始封侯,且食邑不过三百,爵位不过亭侯;便知道魏武、魏文两朝,刘晔根本得不到带兵的机会。
刘晔不仅没有领兵的机会,甚至连献纳的计策都被经常否决。
虽然后续发展,无数次证明了刘晔的战略眼光有多么锐利。
讽刺的是,刘晔的能力越高,曹氏对其的猜忌也便越重。
这又形成一个悖论:
身处“嫌疑之地”的人物,不能太没用,又不能显得太有用。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汉末动乱,人口锐减,大量都邑荒芜废弃。
即使是洛阳、长安这样的百年帝都,也在初平(190-193)、兴平(194-195)年间相继遭到毁坏。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建安年间(196-220)曹操致力于营建许县、邺县,直到曹丕继位才重新定都洛阳。
(董)卓自屯留毕圭苑中,悉烧(洛阳)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后汉书董卓传》
时长安中盗贼不禁,白日虏掠。(李)傕、(郭)汜、(樊)稠乃参分城内,各备其界,犹不能制,而其子弟纵横,侵暴百姓。--《后汉书董卓传》
关于汉末城市的毁弃问题,彼时的许多见证者均有过生动描述。
汉末学者仲长统说“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
曹魏护军蒋济说“今虽有十二州,至于民数,不过汉时一大郡”。
陈寿亦曾借《张绣传》表示“是时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
以及今日,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此则又甚于亡新之时也。--《后汉书仲长统传》
是时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诸将封未有满千户者,而(张)绣特多。--《魏书张绣传》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汉末三国流行的纸,是左伯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