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九十八章 西域诸国贺,东土多方和2

第九十八章 西域诸国贺,东土多方和2

寥数语,但字字珠玑,振聋发聩。从谯周敏锐的辩辞来看,他对政治的理解甚为深刻,对三国的形势洞若观火。陈寿称其“研精六经”,不为虚言。

    彼时(263)魏将钟会在剑阁牵制了姜维的主力部队;为了防备东吴趁乱偷袭,蜀汉又在巴东地区布置了阎宇、罗宪屯重兵拒守,因此京畿空虚。且剑阁、巴东距离成都均有一定距离,远水不解近渴。在诸葛瞻战死绵竹之后,京畿地区的卫戍力量瓦解冰销,成都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张)翼、(董)厥甫至汉寿,(姜)维、(廖)化亦舍阴平而退,適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钟)会。--《蜀书姜维传》

    时(蜀)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拜(罗)宪领军,为宇副贰。魏之伐蜀,召宇西还,宪守永安城……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晋书罗宪传》

    了解到上述背景,便可知后世对谯周的非难之辞,大抵难以成立。因为彼时蜀汉虽尚有可战之军,但均远离成都;且云山阻隔,信息不能够互通。何况刘禅身为人主,都已丧失斗志,那么臣下自谋生路,便也无从非议。

    彼时濒临绝境的刘禅君臣,讨论重心已不再是“战”与“和”,而是“逃”与“降”。

    当时主流方案有二:其一是奔南中,其二是奔孙吴。

    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蜀书谯周传》

    南中,即今云、贵地区与缅甸东北部,彼时属于尚未开化的边鄙之地。按《华阳国志》,南中地区的风俗、文化、语言与蜀中差异甚巨(语言差异尤大,词汇发音今皆不可解),这一地区在西晋时被从益州析出,独立为“宁州”,可以侧面反映出该地的蛮荒、疏离色彩。

    (晋)武帝泰始二年,分益州置梁州,以汉中属焉。七年,又分益州置宁州。--《晋书地理志》

    孙吴,彼时的情况亦不甚理想。国主孙休当时(263)已经病重,翌年(264)即死,同年又发生了权臣张布、濮阳兴篡改遗诏,拥立孙和之子孙皓的政治变故。且孙皓为政酷暴,若刘禅奔吴,恐难获善终。

    一言蔽之,无论是奔南中还是奔孙吴,在彼时均属昏招。在混乱的局面下,谯周挺身而出,冷静分析,陈述此二策的不便之处,句句直击要害。

    在谯周看来,南中地区“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诸葛)亮南征,兵势偪(逼)之,穷乃幸从”,根本不是一个理想的去处。

    一言蔽之,南中诸酋帅,不过是畏惧诸葛亮昔日的兵威,与蜀汉政权实乃貌合神离(《张嶷传》、《马忠传》对此记载甚详)。且刘禅奢淫(见《董允传》),搜求无度,一旦流亡朝廷进入南中,“耗损诸夷必甚,其必速叛”。

    南方远夷之地……此患国之人也。今以穷迫,欲往依恃,恐必复反叛,一也。北兵之来,非但取蜀而已,若奔南方,必因人势衰,及时赴追,二也。若至南方,外当拒敌,内供服御,费用张广,他无所取,耗损诸夷必甚,其必速叛,三也。--《蜀书谯周传》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该给世界上上强度了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我欲九天揽月快穿之信我有糖吃四合如意真千金心声泄露后,全家火葬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