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鲁肃的回答掷地有声。
“主公,以肃愚见,我皇汉在湟中应以蜀锦为钱,与湟中杂胡货殖,并大兴屯田,最后以大批量厚布、粟麦、煤球易湟中杂胡之牛羊,以之助湟中杂胡平安越冬。
惟其如此恩威并重,湟中杂胡来年、甚至于今后方可对我皇汉心悦诚服、死心塌地。不知主公、诸君以为如何?”
鲁肃的策略,果然与赵旻不谋而合。
赵旻在大批量制造腐植酸肥料之余,用煤渣、黄泥、木炭粉及硝石粉注入模具制出不少煤球。
这种煤球因洗选后掺入黄泥之故而煤烟较少,又因其中含有木炭粉及硝石粉而易燃。
唯一的缺点,就是不易充分燃烧。
但考虑到这是物资稀缺、基础科技落后的汉末,赵旻还是决定推广煤球。
这时代的百姓,连热汤(开水)都舍不得烧,他们烧煤球不似后世人那般将炉膛塞满,而是放入少量煤球使房内稍有温度…
似如此恨不得将一氧化碳燃烧释放的热量都充分压榨出来的烧法,煤球怎么可能燃烧不完全?
但即便如此,赵旻实际统治的中原之地,这两年也从未再出现百姓冻死的情况。
甚至,煤球充分燃烧后的炉渣灰,都被百姓们用来垫路了…
这时代的百姓们,将“物尽其用”做到了极致。
煤球充分燃烧后的炉渣灰质地松软、吸水性强,用来垫路再好不过。
在气候偏寒的乌孙国,露天的风化褐煤矿附近,赵旻在制肥工坊旁,也同样建了一座煤球工坊。
乌孙国几乎裸于地表的风化褐煤矿周边,恰好有钾硝石矿。
低热值的煤用来做腐植酸肥,高热值的煤则做煤球,何况钾硝石经过处理之后与腐植酸肥混合,因富含硝态氮及钾,故而更能培育土壤肥力…
赵旻也算物尽其用。
一言蔽之,有煤球这种御寒神器,西域诸国、凉州杂胡越冬的难度将大大降低。
人呐,不论是汉人还是胡人,只要活得更容易、更幸福,便开始考虑荣辱和礼节。
当然了,在此之前,赵旻还是应该让杂胡感到发自内心的畏惧,惟其如此,他们才会本能地趋利避害,从而更加容易被统治。
这个道理,不但放之四海而皆准,而且时至今日仍被统治阶级熟练应用。
对胡人统治力最强的李唐初期,同样也是这么做的。
当一个个可汗、俟斤,甚至是他们的首级被折冲府兵带回长安城时,他们部落中的胡人,便对唐军产生了本能般的畏惧。
这才有了后边纵横四海、统治到中亚、蒙古高原、南洋,甚至是韩国、百济的盛唐。
综上所述,赵旻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