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沉重的心理压力之下…
守卒们居然躲在女墙后,眼睁睁看着卫府铁骑冲向邺城东城、一箭不发。
尽管他们手中都持着弓箭。
无论如何,轻易丢掉邺城西城,对袁军的士气都造成了无比巨大的打击。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至隋朝初年,邺县作为北齐故地,因“政治因素”而被北周权臣杨坚摧毁,化作废墟。
值得注意的是:北周权臣杨坚的霸府,是在亳州…曹操的老家。
魏郡的辉煌历史,也就此告终。
魏国的名称,来自冀州魏郡;而曹操在魏郡建国的念头,远远早于正式受封为魏公(213)。
曹操在正式受封的前一年,即建安十七年(212),便打乱辖区内部的郡县划分,将司隶校尉部河内郡,兖州东郡,冀州巨鹿郡、广平郡、赵郡的诸多下辖县城,强行割裂出来,补充到魏郡。
曹操这番动作,使得彼时的魏郡,膨胀为一个超级大郡,几乎与州同等大小。
十七年春正月,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钜鹿之癭陶、曲周、南和,广平之任城,赵之襄国、邯郸、易阳以益魏郡。--《魏书武帝纪》
此即谋主董昭所谓的“稍建藩卫”之策。
定基之本,在地与人,宜稍建立,以自藩卫。--《魏书董昭传》
稍即逐渐,按字面含义,应该是循序渐进;但看曹操的雷霆手段,其“建立藩卫”的心态,可谓急不可耐。
增益魏郡,与曹操最初的政治构想有关。
在名教钳制下,“通经学”的曹操,不敢即刻进位称王——他总要走个流程,作为对天下臣民的试探。
按汉制,唯有王、侯二等爵位(民爵不在其中),非宗室不王,非军功不侯。
按此制度,作为异姓的曹操,自然不能称王。但官止侯爵,又难以满足自己的熏天权欲。
昔日荀彧曾劝说曹操“止步侯爵”,即汉献帝封赏的“武平侯”,但此举遭到董昭斥责。
董昭骂荀彧泥古不化,称“曹公功德盖世,如果爵止侯位,食邑一县,未免尊崇未至”。
(董昭)书与荀彧曰:“今曹公遭海内倾覆,宗庙焚灭,躬擐甲胄,周旋征伐,栉风沐雨,且三十年,芟夷群凶……今徒与列将功臣,并侯一县,此岂天下所望哉!”--《献帝春秋》
侯爵以上,王爵以下,便是公爵。换言之,曹操最初的“魏公”,实际是对两汉爵位制度的一种妥协与试探。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