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西域诸国使臣打着“互市”、“货殖”旗号,即将抵达许都之时…
襄阳内城,荆州牧衙署之中。
刘表面色无比铁青。
在其人面前,刘琮正叩首行礼。
“大人,此事千真万确,孩儿绝无半句虚言!”
刘表面色变了数变之后,终于仰天长叹。
“如此也罢!荆襄诸家既对我刘表不仁,当休怪我不义!阿琮,你速速遣心腹,绕道汝南郡,赴河北向袁本初求援!”
不言而喻…
荆襄豪族的密谋不但败露,且已被刘表得知。
至于荆襄豪族内部密谋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刘琮闻言,微微一震,忙不迭叩首行礼。
“请大人三思而后行!纵使荆襄各家已决意归顺朝廷,大人亦当知,山阳刘氏之所以可稳稳扎根荆襄、踞土而守,蔡、韩、蒯、邓、黄、马、向等各家豪门功不可没;
与之相比,袁本初非但为外人,兼且其人对我荆州虎视眈眈。大人若向袁本初求援以制我荆襄各家,何异于引狼入室哉!请大人再三斟酌、细细思量!
更何况,请大人明鉴,荆襄各家之所以欲献荆州于天子,盖因太子太傅今已稳操胜券、即将收复河北之故耳!
以孩儿愚见,大人与其求援于袁绍,不如召集各家共商守土保民之良策,如此,或可使各家同心协力、共保荆州于此乱世之中。”
所以说,以蔡瑁、蒯越等人为首的荆襄豪族,是打算绑架刘表…不,这里应该称为裹挟刘表,向朝廷…或者准确来说是卫府称臣。
而刘琮此言…
已经不能用“幼稚”二字来形容,这简直是狗屁不通。
刘表果然怒不可遏。
“一派胡言!简直岂有此理!逆子受死!”
刘表顺手抄起茶盏,奋力掷向爱子刘琮。
刘琮下意识地歪了歪头,堪堪避过刘表这奋力一掷。
“喀喇”一声脆响,精瓷茶盏碎裂满地。
刘表见自己这不争气的废物儿子居然还敢躲,暴怒之下劈头盖脸地对刘琮连抽带踹。
这一次,刘琮不敢再躲。
万幸刘表年事已高、其人又“不以武力见长”,因此刘琮只是披头散发、满脸抓痕,却万万没有性命之忧。
刘表出了心头一口恶气之后,也终于恢复了冷静和理性。
“逆子!我等仰仗荆襄豪族而踞守荆州,生死富贵尽在荆襄豪强之手,其犹木禺(木偶)之于人也!
而今荆襄豪强为保富贵而欲弃我父子,你不思自保,反欲劝我召集荆襄豪族共商卖我求荣之策,如此何异于羊入虎口,何其愚哉!”
诚然如此。
刘表父子在荆州的统治,实际陷入一个死循环。
刘焉有东州集团,孙策有淮泗集团,公孙度本身就是幽州出身,有“著籍本地”的优势,因此可以与本地豪族分庭抗礼。
但刘表则绝无可能做到。
因为刘表缺乏制衡豪强的军事力量。
综上,刘表父子的命运,基本上全部操控在荆襄豪强之手,刘表对这一点,可谓洞若观火。
历史上,刘表破局的方法,是引入刘备来制衡荆襄豪强。但在这个时空,这一点已不可能实现。
换言之,如今已经绝望了的刘表,只能寄希望于盟友袁绍…
显而易见,刘表不相信,袁绍已经在赵旻手中吃过一次大亏。
言归正传。
在教训一番自己爱子、迷糊蛋刘琮之后,刘表最终还是忍不住暴喝一句。
“竖子回房反思!无故不得出门!”
刘表的意思是说:小兔崽子滚!以后别让老子看见你!
刘琮叩首后匆匆而去。
娶了蔡家之女为妻、与一众荆襄豪强关系融洽的刘琮,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犯下了多么严重的错误:
他错把荆襄豪族,当成了心向刘家的自己人。
表宠耽后妻,每信受焉。又妻弟蔡瑁及外甥张允并得幸于表,又睦于琮。
摘自《后汉书之刘表传》
反过味儿来的刘琮,心中愤恨不已,当即加快脚步赶回自己的小院。
刘琮走后,刘表颓然一叹,遣心腹唤来自己的嫡长子刘琦。
刘琦很快便赶到此地,一头雾水地向心灰意懒、驼背缩袖的老爹叩首行礼。
“不知大人因何事唤孩儿至此?”
刘表再次长叹一声,将手中密信丢给大儿子。
“阿琦!荆襄豪强欲出卖我父子,以换取其家之富贵无忧!”
刘琦大惊。
“这…大人,莫非袁本初大负于卫府?”
刘表并未开口回答,只是示意刘琦读信。
疑惑万分的刘琦当即持起书信,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这封密信的篇幅虽短,信息量却极大。
刘琦脸色变了数变之后,忍不住抬起头向自己老爹确认。
“大人,袁本初竟然大败?荆襄豪族当真欲向朝廷献荆州?”
刘表微微一叹。
“阿琦,荆州而今仅余南郡、武陵郡二郡耳!”
刘琦瞬间便听懂了自家老爹的潜台词:
袁绍大概要凉凉,留给咱们父子的时间不多了,咱们绝对不能坐以待毙!
于是乎,在下一个瞬间,刘琦便已迅速拿定了主意。
与其人在演义中的艺术形象截然相反,历史上真实的刘琦,深谙权术、善交朋党。
甚至,刘琦在面临大事之时可谓杀伐决断,甚至称得上狠辣凌厉。
“大人勿忧,孩儿曾与刘叔父有过一面之缘,荆州当此困境,刘叔父决不会袖手旁观!”
毋庸置疑,刘琦口中的“刘叔父”,指的正是刘备刘玄德。
刘表闻言,脸色却微微一沉。
“阿琦须知!赵从文虽如猛虎,然则…刘玄德亦为恶狼焉!故而,我欲遣你至河北查明虚实、请袁本初出手相助!”
由此可见,刘表根本不是演义中的那个老好人,人家明明狡猾鸡贼得很呐!
刘琦笑着向自家老爹行礼。
“大人不必心忧,足以驱猛虎者,徒恶狼而已欤!更何况…”
刘琦压低声音,对刘表说出一番话来,刘表听得连连颔首,脸色很快便由阴转晴。
“我儿之策甚善!甚善!”
刘琦微微一笑、躬身行礼。
“大人如信孩儿,不如便遣孩儿亲自行此谋?”
刘表抚须沉吟片刻后,终于微微颔首。
“也罢!阿琦,你务必谨慎行事,如事有不谐,当以自保为上!”
刘琦再次躬身行礼。
“大人尽管放心,此乃合作共赢之美事,孩儿断无性命之虞。”
刘表蹙眉沉思片刻后,再次微微颔首。
“既如此,阿琦速去速回!我亦当行缓兵之计,为我父子尽力拖延数月。”
刘琦再拜而退。
刘表抚须昂立、久久不语。
再看刘琮…
当其人气势汹汹地回到自己的小院之中时,其正妻蔡氏吓了一大跳。
“夫君何故披头散发?夫君无恙否?”
说着,蔡氏蹙眉上前,亲自为自己老公梳头戴冠、擦拭脸上伤口。
刘琮正欲迁怒自己的老婆,却突然醒悟过来,为自己父子送密信之人,正是自己老婆。
遑论自己老婆此刻…正一脸心疼地服侍自己。
于是刘琮心软了。
“夫人有所不知,此事皆因密信而起。”
蔡氏娇嗔起来。
“夫君,姑母、叔父何其谬也!大人分明乃荆州之主,姑母、叔父焉可卖主而求荣邪!”
刘琮听得心花怒放。
果然还是老婆最疼我!
一念及此,刘琮见左右无人,便一把抱住自己的乖乖老婆。
“夫人所言极是!然则…夫人有何妙策助我刘氏破此困局?”
刘琮…确实让人无语。
如此大事,其人竟然向蔡氏之女问策…
要知道,这是士大夫家族化的汉末!
蔡氏果然嫣然一笑。
“夫君勿忧,妾确有一良策。”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作为聂壹后代的张辽,又“少为郡吏”。按东汉郡县吏员被地方豪强把持的传统,张辽无疑是雁门马邑的大族。
(辽)少为郡吏。--《魏书张辽传》
这在汉末,出身不可谓不高。
丁原刺并州时,张辽被召为从事。由“郡吏”迁为“州从事”,可知其家世显赫。
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魏书张辽传》
须知,州从事是刺史身边的高级佐吏,可以参与州一级的核心决策。
注意:冀州牧韩馥、徐州牧陶谦均有征召“州从事”商讨机要的记载。见《后汉书袁绍传》、《魏书八陶谦传》、《蜀书八糜竺传》。
文多不载。
因此,虽然张辽以武勇闻名,却与吕布、张杨等纯粹凭“骁勇给事”的寒门武人不同。
张辽是豪族出身的武人,从地位考量,大概与常山赵云相似。
中平六年(189)灵帝崩。何后以女主干政,大将军何进征召英豪上洛,欲武力威逼何后归政。
自此掀开张辽“反复行径”的序幕。
(1)何进
何氏兄妹反目,各寻助力。张辽就是在此背景下,被丁原派遣入京,拜谒何进。从同书记载(《魏书八张杨传》)来看,丁原麾下的张杨,此时应该亦在何进麾下。
所不同者,是何进遣张辽赴河北募兵;遣张杨还并州募兵。
(2)董卓
待张辽募兵归来,何进已死(十常侍之乱),而张辽“以兵属”董卓。
此处记载特别值得玩味。
何进遣(辽)诣河北募兵,得千馀人。(辽)还,(何)进败,(辽)以兵属董卓。--《魏书张辽传》
何进虽败,其尚有故主丁原。张辽为何直接略过丁原,而以兵属董卓?可知张辽本传,省略了“吕布谋杀丁原”的故事。
其实张辽募兵前后,不过数月。灵帝驾崩、董卓上洛、何进与丁原之死,均发生在中平六年(189)。而张辽的主子,在同一年中竟然换了三次,从丁原到何进、再从何进到董卓。
张辽的心态立场,大概可以从“州郡出身”来解释。
丁原是并州刺史,按三互法(任官避籍)的限制,丁原绝非并州人(其籍贯失载)。
与丁原不同,张辽是雁门马邑人,吕布是五原九原人,均属并州。因此,吕布弑杀丁原,实际是“并州人杀外州人”。
在丁原与吕布之间,张辽的立场,恐怕会更加倾向“州里人”吕布。
而丁原故吏,与张辽一并“受遣募兵”的张杨,在短暂的反抗后,也向董卓投诚。
袁绍至河内,(张)杨与绍合,复与匈奴单于於夫罗屯广水……(董)卓以(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魏书张杨传》
考虑到张杨是并州云中人,其立场变换,可能也受到了吕布、张辽的影响。
(3)吕布
初平三年(192)吕布杀卓,张辽再次“以兵属”吕布。
(董)卓败,(辽)以兵属吕布。--《魏书张辽传》
“以兵属”是个相当露骨的词汇,即带领成建制的兵团,来回投诚。
可见早年的张辽,根本无所谓政治立场与忠孝气节,完全是一副军阀嘴脸,谁的腿粗就去抱谁,哪头灶热就烧哪头。
军队之于张辽,实际成了加官进爵、谋求私利的工具。
当然,这次改换门庭,依然可以从“州郡出身”的立场解释。
因为诛杀董卓的主谋,有太原王允、五原吕布、五原李肃;三人皆为并州人。而董卓则是凉州陇西人。换言之,董卓之死,实际是“并州集团”与“凉州集团”的火并。
考虑到张辽在董卓死后,升任骑都尉;便不难推测,张辽大概也参与了谋杀董卓之事。因为“骑都尉”本是吕布的故职,且是“谋杀丁原”所获得的酬报。
(吕)布斩(丁)原首诣(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魏书吕布传》
换言之,吕布在升任奋武将军(杂号)之后,将自己的故职转授张辽,酬其勋劳。
卓败,(张辽)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魏书张辽传》
因此,吕布被董卓故将(李郭张樊)击败后,张辽因为立场原因(参与谋杀董卓),无法再“以兵属”李傕,只好跟随吕布出逃,流浪关东。
不难想象,如果张辽未曾参与诛杀董卓的阴谋,那吕布失败时,张辽很可能再次改换门庭,成为关中诸将的爪牙。
张辽在徐州时(196-199)是吕布任免的鲁国相。
关于张辽的“鲁国相”是遥领还是虚封,目前尚存争议。因为鲁国属豫州,吕布是否能够直接控制鲁国,尚待商榷。
注意:我个人倾向张辽的鲁相是实封,具体推断之后会另行撰文。本篇不再展开。
无论张辽的鲁相是否为遥领,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就是在建安四年(199)曹刘联军讨伐吕布时,张辽未曾参与抵抗。
因为张辽本传记载,吕布败死下邳之后,张辽“将其众降”。实际就是“以兵属”的另一种写法。
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魏书张辽传》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就在西域诸国使臣打着“互市”、“货殖”旗号,即将抵达许都之时…
襄阳内城,荆州牧衙署之中。
刘表面色无比铁青。
在其人面前,刘琮正叩首行礼。
“大人,此事千真万确,孩儿绝无半句虚言!”
刘表面色变了数变之后,终于仰天长叹。
“如此也罢!荆襄诸家既对我刘表不仁,当休怪我不义!阿琮,你速速遣心腹,绕道汝南郡,赴河北向袁本初求援!”
不言而喻…
荆襄豪族的密谋不但败露,且已被刘表得知。
至于荆襄豪族内部密谋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刘琮闻言,微微一震,忙不迭叩首行礼。
“请大人三思而后行!纵使荆襄各家已决意归顺朝廷,大人亦当知,山阳刘氏之所以可稳稳扎根荆襄、踞土而守,蔡、韩、蒯、邓、黄、马、向等各家豪门功不可没;
与之相比,袁本初非但为外人,兼且其人对我荆州虎视眈眈。大人若向袁本初求援以制我荆襄各家,何异于引狼入室哉!请大人再三斟酌、细细思量!
更何况,请大人明鉴,荆襄各家之所以欲献荆州于天子,盖因太子太傅今已稳操胜券、即将收复河北之故耳!
以孩儿愚见,大人与其求援于袁绍,不如召集各家共商守土保民之良策,如此,或可使各家同心协力、共保荆州于此乱世之中。”
所以说,以蔡瑁、蒯越等人为首的荆襄豪族,是打算绑架刘表…不,这里应该称为裹挟刘表,向朝廷…或者准确来说是卫府称臣。
而刘琮此言…
已经不能用“幼稚”二字来形容,这简直是狗屁不通。
刘表果然怒不可遏。
“一派胡言!简直岂有此理!逆子受死!”
刘表顺手抄起茶盏,奋力掷向爱子刘琮。
刘琮下意识地歪了歪头,堪堪避过刘表这奋力一掷。
“喀喇”一声脆响,精瓷茶盏碎裂满地。
刘表见自己这不争气的废物儿子居然还敢躲,暴怒之下劈头盖脸地对刘琮连抽带踹。
这一次,刘琮不敢再躲。
万幸刘表年事已高、其人又“不以武力见长”,因此刘琮只是披头散发、满脸抓痕,却万万没有性命之忧。
刘表出了心头一口恶气之后,也终于恢复了冷静和理性。
“逆子!我等仰仗荆襄豪族而踞守荆州,生死富贵尽在荆襄豪强之手,其犹木禺(木偶)之于人也!
而今荆襄豪强为保富贵而欲弃我父子,你不思自保,反欲劝我召集荆襄豪族共商卖我求荣之策,如此何异于羊入虎口,何其愚哉!”
诚然如此。
刘表父子在荆州的统治,实际陷入一个死循环。
刘焉有东州集团,孙策有淮泗集团,公孙度本身就是幽州出身,有“著籍本地”的优势,因此可以与本地豪族分庭抗礼。
但刘表则绝无可能做到。
因为刘表缺乏制衡豪强的军事力量。
综上,刘表父子的命运,基本上全部操控在荆襄豪强之手,刘表对这一点,可谓洞若观火。
历史上,刘表破局的方法,是引入刘备来制衡荆襄豪强。但在这个时空,这一点已不可能实现。
换言之,如今已经绝望了的刘表,只能寄希望于盟友袁绍…
显而易见,刘表不相信,袁绍已经在赵旻手中吃过一次大亏。
言归正传。
在教训一番自己爱子、迷糊蛋刘琮之后,刘表最终还是忍不住暴喝一句。
“竖子回房反思!无故不得出门!”
刘表的意思是说:小兔崽子滚!以后别让老子看见你!
刘琮叩首后匆匆而去。
娶了蔡家之女为妻、与一众荆襄豪强关系融洽的刘琮,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犯下了多么严重的错误:
他错把荆襄豪族,当成了心向刘家的自己人。
表宠耽后妻,每信受焉。又妻弟蔡瑁及外甥张允并得幸于表,又睦于琮。
摘自《后汉书之刘表传》
反过味儿来的刘琮,心中愤恨不已,当即加快脚步赶回自己的小院。
刘琮走后,刘表颓然一叹,遣心腹唤来自己的嫡长子刘琦。
刘琦很快便赶到此地,一头雾水地向心灰意懒、驼背缩袖的老爹叩首行礼。
“不知大人因何事唤孩儿至此?”
刘表再次长叹一声,将手中密信丢给大儿子。
“阿琦!荆襄豪强欲出卖我父子,以换取其家之富贵无忧!”
刘琦大惊。
“这…大人,莫非袁本初大负于卫府?”
刘表并未开口回答,只是示意刘琦读信。
疑惑万分的刘琦当即持起书信,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这封密信的篇幅虽短,信息量却极大。
刘琦脸色变了数变之后,忍不住抬起头向自己老爹确认。
“大人,袁本初竟然大败?荆襄豪族当真欲向朝廷献荆州?”
刘表微微一叹。
“阿琦,荆州而今仅余南郡、武陵郡二郡耳!”
刘琦瞬间便听懂了自家老爹的潜台词:
袁绍大概要凉凉,留给咱们父子的时间不多了,咱们绝对不能坐以待毙!
于是乎,在下一个瞬间,刘琦便已迅速拿定了主意。
与其人在演义中的艺术形象截然相反,历史上真实的刘琦,深谙权术、善交朋党。
甚至,刘琦在面临大事之时可谓杀伐决断,甚至称得上狠辣凌厉。
“大人勿忧,孩儿曾与刘叔父有过一面之缘,荆州当此困境,刘叔父决不会袖手旁观!”
毋庸置疑,刘琦口中的“刘叔父”,指的正是刘备刘玄德。
刘表闻言,脸色却微微一沉。
“阿琦须知!赵从文虽如猛虎,然则…刘玄德亦为恶狼焉!故而,我欲遣你至河北查明虚实、请袁本初出手相助!”
由此可见,刘表根本不是演义中的那个老好人,人家明明狡猾鸡贼得很呐!
刘琦笑着向自家老爹行礼。
“大人不必心忧,足以驱猛虎者,徒恶狼而已欤!更何况…”
刘琦压低声音,对刘表说出一番话来,刘表听得连连颔首,脸色很快便由阴转晴。
“我儿之策甚善!甚善!”
刘琦微微一笑、躬身行礼。
“大人如信孩儿,不如便遣孩儿亲自行此谋?”
刘表抚须沉吟片刻后,终于微微颔首。
“也罢!阿琦,你务必谨慎行事,如事有不谐,当以自保为上!”
刘琦再次躬身行礼。
“大人尽管放心,此乃合作共赢之美事,孩儿断无性命之虞。”
刘表蹙眉沉思片刻后,再次微微颔首。
“既如此,阿琦速去速回!我亦当行缓兵之计,为我父子尽力拖延数月。”
刘琦再拜而退。
刘表抚须昂立、久久不语。
再看刘琮…
当其人气势汹汹地回到自己的小院之中时,其正妻蔡氏吓了一大跳。
“夫君何故披头散发?夫君无恙否?”
说着,蔡氏蹙眉上前,亲自为自己老公梳头戴冠、擦拭脸上伤口。
刘琮正欲迁怒自己的老婆,却突然醒悟过来,为自己父子送密信之人,正是自己老婆。
遑论自己老婆此刻…正一脸心疼地服侍自己。
于是刘琮心软了。
“夫人有所不知,此事皆因密信而起。”
蔡氏娇嗔起来。
“夫君,姑母、叔父何其谬也!大人分明乃荆州之主,姑母、叔父焉可卖主而求荣邪!”
刘琮听得心花怒放。
果然还是老婆最疼我!
一念及此,刘琮见左右无人,便一把抱住自己的乖乖老婆。
“夫人所言极是!然则…夫人有何妙策助我刘氏破此困局?”
刘琮…确实让人无语。
如此大事,其人竟然向蔡氏之女问策…
要知道,这是士大夫家族化的汉末!
蔡氏果然嫣然一笑。
“夫君勿忧,妾确有一良策。”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作为聂壹后代的张辽,又“少为郡吏”。按东汉郡县吏员被地方豪强把持的传统,张辽无疑是雁门马邑的大族。
(辽)少为郡吏。--《魏书张辽传》
这在汉末,出身不可谓不高。
丁原刺并州时,张辽被召为从事。由“郡吏”迁为“州从事”,可知其家世显赫。
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魏书张辽传》
须知,州从事是刺史身边的高级佐吏,可以参与州一级的核心决策。
注意:冀州牧韩馥、徐州牧陶谦均有征召“州从事”商讨机要的记载。见《后汉书袁绍传》、《魏书八陶谦传》、《蜀书八糜竺传》。
文多不载。
因此,虽然张辽以武勇闻名,却与吕布、张杨等纯粹凭“骁勇给事”的寒门武人不同。
张辽是豪族出身的武人,从地位考量,大概与常山赵云相似。
中平六年(189)灵帝崩。何后以女主干政,大将军何进征召英豪上洛,欲武力威逼何后归政。
自此掀开张辽“反复行径”的序幕。
(1)何进
何氏兄妹反目,各寻助力。张辽就是在此背景下,被丁原派遣入京,拜谒何进。从同书记载(《魏书八张杨传》)来看,丁原麾下的张杨,此时应该亦在何进麾下。
所不同者,是何进遣张辽赴河北募兵;遣张杨还并州募兵。
(2)董卓
待张辽募兵归来,何进已死(十常侍之乱),而张辽“以兵属”董卓。
此处记载特别值得玩味。
何进遣(辽)诣河北募兵,得千馀人。(辽)还,(何)进败,(辽)以兵属董卓。--《魏书张辽传》
何进虽败,其尚有故主丁原。张辽为何直接略过丁原,而以兵属董卓?可知张辽本传,省略了“吕布谋杀丁原”的故事。
其实张辽募兵前后,不过数月。灵帝驾崩、董卓上洛、何进与丁原之死,均发生在中平六年(189)。而张辽的主子,在同一年中竟然换了三次,从丁原到何进、再从何进到董卓。
张辽的心态立场,大概可以从“州郡出身”来解释。
丁原是并州刺史,按三互法(任官避籍)的限制,丁原绝非并州人(其籍贯失载)。
与丁原不同,张辽是雁门马邑人,吕布是五原九原人,均属并州。因此,吕布弑杀丁原,实际是“并州人杀外州人”。
在丁原与吕布之间,张辽的立场,恐怕会更加倾向“州里人”吕布。
而丁原故吏,与张辽一并“受遣募兵”的张杨,在短暂的反抗后,也向董卓投诚。
袁绍至河内,(张)杨与绍合,复与匈奴单于於夫罗屯广水……(董)卓以(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魏书张杨传》
考虑到张杨是并州云中人,其立场变换,可能也受到了吕布、张辽的影响。
(3)吕布
初平三年(192)吕布杀卓,张辽再次“以兵属”吕布。
(董)卓败,(辽)以兵属吕布。--《魏书张辽传》
“以兵属”是个相当露骨的词汇,即带领成建制的兵团,来回投诚。
可见早年的张辽,根本无所谓政治立场与忠孝气节,完全是一副军阀嘴脸,谁的腿粗就去抱谁,哪头灶热就烧哪头。
军队之于张辽,实际成了加官进爵、谋求私利的工具。
当然,这次改换门庭,依然可以从“州郡出身”的立场解释。
因为诛杀董卓的主谋,有太原王允、五原吕布、五原李肃;三人皆为并州人。而董卓则是凉州陇西人。换言之,董卓之死,实际是“并州集团”与“凉州集团”的火并。
考虑到张辽在董卓死后,升任骑都尉;便不难推测,张辽大概也参与了谋杀董卓之事。因为“骑都尉”本是吕布的故职,且是“谋杀丁原”所获得的酬报。
(吕)布斩(丁)原首诣(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魏书吕布传》
换言之,吕布在升任奋武将军(杂号)之后,将自己的故职转授张辽,酬其勋劳。
卓败,(张辽)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魏书张辽传》
因此,吕布被董卓故将(李郭张樊)击败后,张辽因为立场原因(参与谋杀董卓),无法再“以兵属”李傕,只好跟随吕布出逃,流浪关东。
不难想象,如果张辽未曾参与诛杀董卓的阴谋,那吕布失败时,张辽很可能再次改换门庭,成为关中诸将的爪牙。
张辽在徐州时(196-199)是吕布任免的鲁国相。
关于张辽的“鲁国相”是遥领还是虚封,目前尚存争议。因为鲁国属豫州,吕布是否能够直接控制鲁国,尚待商榷。
注意:我个人倾向张辽的鲁相是实封,具体推断之后会另行撰文。本篇不再展开。
无论张辽的鲁相是否为遥领,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就是在建安四年(199)曹刘联军讨伐吕布时,张辽未曾参与抵抗。
因为张辽本传记载,吕布败死下邳之后,张辽“将其众降”。实际就是“以兵属”的另一种写法。
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魏书张辽传》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