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集团的性质,实际是“臣事关中”的董卓盟军。
类似性质者又有关中所署“兖州刺史”金尚,用来牵制“伪刺史”曹操等等。
综上所述,黑山军对抗袁绍,本质是“王师”对抗“贼军”。
注意:张燕代表王师,而袁绍则代表贼军。
而前文已提过,“大义”、“名分”在汉末,至关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
袁绍如何破解此“名不正言不顺”之天大困局?
答案是,袁绍、曹操立刘虞为帝!
这不难理解。
如果不立新君,关东诸将的性质就是“叛军”;
但一旦拥立新君,则可以堂而皇之地“奉天伐罪”,一跃成为“王师”。
袁绍、韩馥彼时为了强化刘虞的法统,甚至不惜造谣,称刘协非灵帝亲子。
与其说他们是“戏精上身”,不如说是“形势所迫”。
馥以书与袁术,云帝非孝灵子,欲依绛、灌诛废少主,迎立代王故事。
摘自韦曜《吴书》
注意:虞不敢受帝号,但依然与袁绍联合。
而绍则借刘虞之名擅署官职(名正方可言顺嘛),二者合作得颇为愉快。
刘虞之立,也是张燕对抗袁绍的导火索。
因为张燕的官位是由灵帝赐予、其统治区域同样是被灵帝所承认并拥有郡国之权,那么…
张燕自然会拥护灵帝子嗣刘协;
而刘虞不过只是远支宗亲,在张燕眼中,是伪帝无疑。
如果不厘清上述诸事,便无法理解“黑山”的真实含义。
张燕在接受招安、功名及正统在身之后,怎么可能还自称“黑山”?
黑山之名,无疑是曹操为了掩饰“曾经对抗汉廷”的黑历史,而刻意沿袭的蔑称。
这也能从侧面解释,为何“威镇河北、人众百万”的黑山张燕,在《魏书八》的本传之中,记载甚略,几乎可谓一笔带过。
因为如果详细撰写,势必会提及“曹操臣事袁绍”的旧事,故不得不讳之。
在《魏书》中被陈寿刻意抹去的线索,在《后汉书》中均可找到。
毕竟相比于《后汉书之袁绍传》(11000字),《魏书六之袁绍传》(3700字)的篇幅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