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力为地方掌兵都督。”
但丞相府东曹掾、魏郡太守徐宣,此时劝阻了曹丕。
注意:曹操崩时,曹丕在邺城。而邺城恰恰是魏郡的郡治。
因此,徐宣应是与曹丕同在邺城,那么曹丕至洛阳时,徐宣必然随驾同行。
太祖崩洛阳,群臣入殿中发哀。或言可易诸城守,用谯、沛人。
(徐)宣厉声曰:“今者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谯、沛,而沮宿卫者心。”文帝闻曰:“所谓社稷之臣也。”
以上两段,皆摘自《三国志魏书二十二之徐宣传》
黄初元年(221年),臧霸知晓此事之后,为了向新主子表忠心,撇干净兵变的关系,对宗室曹休若是说。
“国家(这里指的是天子)未肯听霸耳!若假霸步骑万人,必能横行江表。”
国家、朝廷
等词汇,通常用作“皇帝”的代称。
比如诸葛亮就曾称刘禅为“朝廷”。
建兴二年,丞相亮与(杜微)书曰:“朝廷今年始十八,天姿仁敏,爱德下士。
摘自《三国志蜀书十二》
黄武元年(孙吴年号,即曹魏黄初三年,西历222年)冬十一月,曹休使臧霸以轻船五百、敢死万人袭攻徐陵,烧攻城车,杀略数千人。
摘自《三国志吴书二》
“敢死万人”,这不恰好就是臧霸向朝廷所请的“步骑万人”吗?
此事足以证明,臧霸向曹休所说之“国家未肯听霸”,并非抱怨兵权问题。
臧霸实际上,是借曹休的门路、向曹丕传达自己恭顺之意、并以此撇干净自己与“洛阳兵变”的关系。
而且,臧霸不惜燃烧生命,来换取曹丕对自己的信任。
总而言之,结合臧霸的性格及行为模式,以及赵旻给予其人的信任程度来看,其人叛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尤其是在天下大一统,已是大势所趋的情况之下。
以是故,如今面对周瑜骤然一怒之后,本就没有丝毫反意的臧霸,便有些魂不守舍。
尽管两个时空已截然不同,但臧霸的性格并未改变。
所以,其人既能在曹丕震怒之时急于向曹魏宗室曹休表态,也就能在此时急于向赵旻的心腹周瑜表态。
遑论在臧霸心中,赵旻就是下凡的谪仙人。
也因此,周瑜显然清楚,臧霸为何显得魂不守舍。
于是周瑜微微一笑,再次问道。
“宣高兄,不知城阳郡而今驻军几何?”
臧霸一惊,这才回过神来。
“回大司农,某麾下孙氏昆仲此刻正在城阳郡,某若连夜而返,可于明日调集两万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