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府的屯田,与袁绍的屯田迥异。
袁绍一方的屯田,一户五人之家,最多耕种三十亩便已达极限。
得益于足够的耕牛、三铧犁、腐植酸新肥、优质种子以及赵旻的水利知识等等因素,一户五人之家,可屯田五十亩以上。
简言之:五人屯田,五十亩起步。
五万人屯田……
当然不是五十万亩起步,而是八十万亩起步。
因为大面积耕种,因可共用耕牛及各种农具,以及便于组织之故,因此耕种效率要提升一大截。
尽管并州的农田,因受制于其地理环境,不可能有五、六十万亩阡陌相连这种情况。
所以说,扶罗韩是懂卫府屯田的。
于是乎,其人赔着笑脸道:“文远大人想必亦知,并州刺史部因地形限制,其田散布于诸郡之间。
此外,俺等鲜卑人本不懂耕种,亦应如凉州一般,需汉民悉心教导。是故俺以为,三万人已是极限。
其后,俺鲜卑人亦可如汉民繁衍生息,待丁口增长后,自有余力屯更多田亩,不知文远大人以为如何?”
这事儿,张辽其实有发言权。
因为早在三年前,赵旻便已开始不断向人口稀少的河东郡、河南郡、弘农郡迁徙南匈奴人。
若非如此,昔日帝都洛阳城、河东安邑城、弘农郡郡治弘农城等大邑,又岂能如此快便初步恢复元气?
所以,与懂卫府屯田的扶罗韩情况类似,辽哥也是懂迁徙胡人的。
于是乎……
辽哥便与扶罗韩二人,讨论起“迁徙胡人”、“如何快速有效屯田”这两大技术问题来。
张辽反问扶罗韩。
“扶罗韩大人,我将贵部部众打散编户、且令其众与汉人混居,如此一来,便是贵部有十万之众,我亦可编户齐民,扶罗韩大人以为然否?”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扶罗韩只觉,自己与这位“文远大人”,可谓是棋逢对手。
二人就此……开始了激烈的辩论。
而一番探讨、争论之后……
继承了自己祖父檀石槐遗志、一心想带领鲜卑部众走向辉煌的扶罗韩,只觉自己如醍醐灌顶一般……
是的,扶罗韩悟了。
这里,有必要详细介绍一下,汉末鲜卑人的相关历史。
扶罗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