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大娘心中,什么鲜卑人,什么乌桓人,什么扶余人都不打紧。
反正这些胡人已经作乱这么久,也不差这么3年5载。
在赵大娘看来,没有什么比家人更重要。
于是赵大娘迫不及待地问张裕。
“张公,阿旻与阿宓之婚事如何?”
与赵大娘截然不同,张裕并非将家事视为1切之人。
若其人胸襟格局如此之狭隘,其人断无可能窥得天机、甚至在去岁5星汇聚之时,得以勘破天地之至理。
是以,张裕仍旧面如止水,向赵大娘作揖行礼。
“嫂夫人请勿过急,旁事尚可暂且不论,然则,仅伏皇后1事,阿旻便决不可急于与阿宓成婚。”
张裕之言,可谓1针见血。
所以这次就连赵大娘,都哑口无言。
张裕见赵大娘闭口不语,这才从容看向赵旻。
“贤婿,胡人之事同样不可操之过急。你应比老夫更为清楚,解决胡人问题之根源何在。老夫虽无法觑准大汉解决胡人问题之准确时间,却可确定1点:
此疑难问题,终将为我大汉彻底解决。但使你方法不变,假以时日,则此事必不为难。”
赵旻心中1动。
胡汉之间的民族问题,实际上直至1千8百年后,仍然未能从根源上彻底解决。
但无论如何,华夏民族大团结,终归还是得以实现。
由此可知,发展民生经济、解决胡人生存问题、在文化上形成包容共融、用联姻融合胡人与汉人之血脉,这个思想和方法是正确的。
由是故,赵旻信心大增。
其人再次站起身,向张裕深施1礼。
“孩儿多谢大人提点之恩。”
张裕颔首、坦然受之。
然后……
不死心的赵旻继续追问张裕。
“大人,而今南匈奴已不足为患,乌桓人业已元气大伤,孩儿所虑者,惟鲜卑人耳。
而今鲜卑人共有3部,其1为西部扶罗韩、步度根之檀石槐嫡亲子孙部,其2为中部轲比能部,其3为东部槐头、弥加、厥机、素利等昔年檀石槐分封之诸小部族……”
赵旻以尽可能简明扼要的语言,向张裕简单讲述了1番,鲜卑3大集团之间的恩怨纠葛,以及其未来的大致走向。
因为赵旻心如明镜,将来5胡乱华的先头部队虽然说南匈奴人及氐人,但主力军,却是在百年后,即将如日中天的鲜卑人。
若问东晋十6国、南北朝并立时期的北方鲜卑人有多强……
就连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渤海高氏子孙、兰陵王的爷爷、史上著名大帅哥、妥妥的汉人高欢,都被鲜卑化了。
其人鲜卑名为贺6浑。
史上最强老丈人、侧帽风流之主人独孤信,便是南北朝鲜卑人的带盐人。
同时,独孤信也是1个大帅哥,否则其人也不可能生出3个皇后女儿。
言归正传。
赵旻说出如此庞大的信息量……
其人原本就没有指望,张裕能给自己提出具体、详细的指点。
这实属正常。
这个时空的历史,已经被突然冒出来的赵旻改到面目全非。
在原本的历史中,建安8年(西历203年)曹操仍在征战河北;
刘备则在荆州南郡樊城,暗中积蓄力量;
孙权正在暗中图谋江夏郡;
刘璋偏安于益州;
关中、凉州仍是被十余大小诸侯控制的人间炼狱。
士燮仍然在交趾做着土皇帝。
呼厨泉正为自己应抱何人之大腿而迷茫,鲜卑人、南匈奴人则仍在劫掠汉人。
至于辽东……
公孙度、公孙康父子始终偏安1隅,守成有余、进取却不足。
而当赵旻来后,这个时空的主旋律便有且仅有两个:
发展经济民生,以及大1统!
由是故,赵旻如今已经完全看不清,鲜卑人未来走向如何。
于是其人向张裕请教此事,希望后者能给出1些有限的指点。
然而……
张裕的回答却让赵旻颇为意外。
“贤婿在先前,如何使不可1世之南匈奴臣服于大汉?”
赵旻1怔。
旋即,其人秒懂。
张裕见状,于今日首次微微1笑。
“南匈奴右贤王,相当于西部鲜卑人之扶罗韩、步度根部,而休屠各部,相当于中部鲜卑人之轲比能部;
至于并州南匈奴王庭,则相当于檀石槐分封之东部鲜卑人诸小部族,贤婿可仿照此策略11对应,逐1解决鲜卑人即可。
贤婿须提防1点:万不可舍弃句注山北之代郡、云中郡、定襄郡、朔方郡及5原郡等边郡!否则,十年之后后果将不堪设想也!”
赵旻心中1凛。
由此可见,张裕的的确确窥探到了这种可能!
历史上,建安2十年(西历215年),曹操强迫汉献帝下诏罢除并州刺史部云中郡、定襄郡、5原郡、朔方郡这4郡。
后来,这些郡被乔迁到陉岭(即句注山)以南,使得塞外这1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
轲比能兼并各支分散的鲜卑势力,还有逃到小种鲜卑活动区的汉人,占领了云中郡、5原郡等边郡。
自此,鲜卑人占据了原来匈奴人居住的地区,拥有了自云中郡、5原郡以东直至辽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并建立了鲜卑王庭。
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5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
摘自《3国志之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鲜卑人,从此开始起飞,并拉开了数十年后“5胡乱华”之大幕。
赵旻熟知这段历史,是以其人向张裕抱拳行礼。
“大人尽管放心,孩儿必不会行此不智之举!”
张裕颔首。
“若贤婿可依照此策略行事,待数年之后,老夫必再次仔细窥探1番天机,届时贤婿便可知,鲜卑人之患何时可消焉!”
至此,赵旻彻底松了1口气。
只要匈奴人、鲜卑人能安定,那么历史上5胡乱华的先行者、主力军便皆被安抚。
如此1来,氐人也就不足为患了。
至于羌族人……且不说羌族人称不上5胡乱华之主力,只说以如今凉州胡汉杂居屯田的情况,羌族及氐族诸部,便不再具备任何乱华的条件。
1言蔽之,胡人这1导致汉末动乱的不安定要素,正在逐渐被赵旻扼制住。
胡人问题暂时得以解决,赵旻便再次问起刘备这1不安定因素。
“大人,刘玄德是否仍存北进之野望?”
张裕愕然。
“野望?”
“野望”这个概念,实则来自于东瀛。赵旻在此引用,是想强调刘备“不甘居于人下”这个心态。
赵旻向张裕解释此概念之后,历史上与刘备极不对付、这时空与刘备素昧平生的张裕哈哈1笑。
“贤婿用辞可谓精洽,不愧为1代文宗!老夫观星象时已有所察觉,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等人所代表之南斗6星,其光芒璀璨,确有冲紫微之势。
然则……贤婿亦不必多虑,南斗6星终究为宰辅之星,其光芒纵然再耀眼,亦不过光耀南天耳!”
张裕这番话,已经不算是暗示了。
是以,赵旻心中已然有底。
张裕见自家“好女婿”已懂自己意思,当即1笑,并顺势转移话题。
“贤婿,天下之大势,冥冥中自有定数。贤婿但尽人事、且听天命即可。以老夫观之,但使贤婿仍施行仁政、事事以万民为先,则紫微垣将定,而天下必安!”
紫微垣是传说之中,天帝所居之地,即为北斗7星围绕之北极5星,又称为紫微宫。
此星垣指代何人,不言而喻。
反正不是刘协。
言罢,张裕霍然起身。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姜维负责“退军节度”,之后无视魏延的阻挠,“诸营相次引军还”,可见他也站在杨仪这1边。
(诸葛)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诸营相次引军还。(魏)延大怒。--《蜀书魏延传》
马岱、王平受命追斩魏延,导致魏延“父子并死”,此2人立场也相当明显。
(杨)仪等令何平(即王平)在前御(魏)延……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蜀书魏延传》
《魏延传》记载传主覆败时,用了“杨仪等(人)”的行文书法;可见彼时的魏延,确实处在众叛亲离的可悲境地。
(魏延)遣兵逆击(杨)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蜀书魏延传》
至于身在成都的蒋琬、董允,亦皆“疑魏延、保杨仪”,蒋琬甚至还亲率成都禁军“赴难北行”,直到得知魏延死讯,才班师回朝。
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魏)延死问至,乃旋。--《蜀书魏延传》
由此可知,诛杀魏延是蜀汉群臣的共识。即使魏延侥幸在前线击败杨仪,他也会遭到蒋琬的后续剿杀,百死无生。
其实从《蜀书》记载看,参与剿杀魏延的蜀汉群臣并非铁板1块。比如与杨仪合作的费祎,后来便亲手出卖了杨仪。
(杨仪)语(费)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3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蜀书杨仪传》
至于与费祎、姜维2人,后来也违戾不和;刺杀费祎的郭修,又曾是姜维旧部。其中始末晦暗难明,引来后世诸多猜想。
(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蜀书姜维传》
(郭)修字孝先,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姜维劫之。--《魏氏春秋》
十6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修在坐。(费)祎欢饮沈醉,为修手刃所害。--《蜀书费祎传》
因此,这群各怀鬼胎的官僚士大夫,彼时(234)联手构陷魏延,便有必然的理由。
魏延遭到蜀汉群臣的联手剿杀,主要出于两点原因。
其1是魏延性格刚戾,人缘较差。
诸葛亮在世时,魏延与同僚的关系就相当紧张,他几乎不把武侯以外的人物放在眼中。蜀汉群臣当然不希望这样的人物掌权。
(魏延)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蜀书魏延传》
其2是魏延威望较高,是辅政大臣的有力竞争者。
无论是《蜀书》还是《魏略》,均视魏延为诸葛亮的潜在继承人。陈寿认为魏延“冀时论必以代亮”,鱼豢则干脆把魏延描述为诸葛亮的钦定接班人。
(魏延)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诸葛)亮。--《蜀书魏延传》
(诸葛亮)令(魏)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魏略》
在此背景下,魏延陷入了“实力强,人缘差”的怪圈,步了春秋时期晋国权臣智伯瑶的后尘。
昔者智伯瑶“以5贤陵人,以不仁行之”,结果遭到韩、赵、魏3家的联合围剿。可知古今同理。
(智伯瑶)以其5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国语》
历史的吊诡之处恰在于此。
如果魏延的实力没有那么强,他最多落到廖立、李严的下场,即流放禁锢;甚至像来敏那样东山再起,也未尝没有可能。只可惜魏延实力过强,因此非死不可。
魏延之死,盖出于群臣构陷,前文论述甚明;但“夷3族”的下场,却离不开刘禅的授意。
遂夷(魏)延3族。--《蜀书魏延传》
理由显而易见。杨仪等人虽然可以擅杀魏延,却没有能力清洗魏延的家属。按汉魏制度,大将出征,家属1概留在都城为质,魏、蜀、吴均如是。因此“夷3族”的命令,1定是刘禅下达的。
下1章咱们继续说。
轲比能兼并各支分散的鲜卑势力,还有逃到小种鲜卑活动区的汉人,占领了云中郡、5原郡等边郡。
自此,鲜卑人占据了原来匈奴人居住的地区,拥有了自云中郡、5原郡以东直至辽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并建立了鲜卑王庭。
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5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
摘自《3国志之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鲜卑人,从此开始起飞,并拉开了数十年后“5胡乱华”之大幕。
赵旻熟知这段历史,是以其人向张裕抱拳行礼。
“大人尽管放心,孩儿必不会行此不智之举!”
张裕颔首。
“若贤婿可依照此策略行事,待数年之后,老夫必再次仔细窥探1番天机,届时贤婿便可知,鲜卑人之患何时可消焉!”
至此,赵旻彻底松了1口气。
只要匈奴人、鲜卑人能安定,那么历史上5胡乱华的先行者、主力军便皆被安抚。
如此1来,氐人也就不足为患了。
至于羌族人……且不说羌族人称不上5胡乱华之主力,只说以如今凉州胡汉杂居屯田的情况,羌族及氐族诸部,便不再具备任何乱华的条件。
1言蔽之,胡人这1导致汉末动乱的不安定要素,正在逐渐被赵旻扼制住。
胡人问题暂时得以解决,赵旻便再次问起刘备这1不安定因素。
“大人,刘玄德是否仍存北进之野望?”
张裕愕然。
“野望?”
“野望”这个概念,实则来自于东瀛。赵旻在此引用,是想强调刘备“不甘居于人下”这个心态。
赵旻向张裕解释此概念之后,历史上与刘备极不对付、这时空与刘备素昧平生的张裕哈哈1笑。
“贤婿用辞可谓精洽,不愧为1代文宗!老夫观星象时已有所察觉,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等人所代表之南斗6星,其光芒璀璨,确有冲紫微之势。
然则……贤婿亦不必多虑,南斗6星终究为宰辅之星,其光芒纵然再耀眼,亦不过光耀南天耳!”
张裕这番话,已经不算是暗示了。
是以,赵旻心中已然有底。
张裕见自家“好女婿”已懂自己意思,当即1笑,并顺势转移话题。
“贤婿,天下之大势,冥冥中自有定数。贤婿但尽人事、且听天命即可。以老夫观之,但使贤婿仍施行仁政、事事以万民为先,则紫微垣将定,而天下必安!”
紫微垣是传说之中,天帝所居之地,即为北斗7星围绕之北极5星,又称为紫微宫。
此星垣指代何人,不言而喻。
反正不是刘协。
言罢,张裕霍然起身。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姜维负责“退军节度”,之后无视魏延的阻挠,“诸营相次引军还”,可见他也站在杨仪这1边。
(诸葛)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诸营相次引军还。(魏)延大怒。--《蜀书魏延传》
马岱、王平受命追斩魏延,导致魏延“父子并死”,此2人立场也相当明显。
(杨)仪等令何平(即王平)在前御(魏)延……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蜀书魏延传》
《魏延传》记载传主覆败时,用了“杨仪等(人)”的行文书法;可见彼时的魏延,确实处在众叛亲离的可悲境地。
(魏延)遣兵逆击(杨)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蜀书魏延传》
至于身在成都的蒋琬、董允,亦皆“疑魏延、保杨仪”,蒋琬甚至还亲率成都禁军“赴难北行”,直到得知魏延死讯,才班师回朝。
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魏)延死问至,乃旋。--《蜀书魏延传》
由此可知,诛杀魏延是蜀汉群臣的共识。即使魏延侥幸在前线击败杨仪,他也会遭到蒋琬的后续剿杀,百死无生。
其实从《蜀书》记载看,参与剿杀魏延的蜀汉群臣并非铁板1块。比如与杨仪合作的费祎,后来便亲手出卖了杨仪。
(杨仪)语(费)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3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蜀书杨仪传》
至于与费祎、姜维2人,后来也违戾不和;刺杀费祎的郭修,又曾是姜维旧部。其中始末晦暗难明,引来后世诸多猜想。
(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蜀书姜维传》
(郭)修字孝先,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姜维劫之。--《魏氏春秋》
十6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修在坐。(费)祎欢饮沈醉,为修手刃所害。--《蜀书费祎传》
因此,这群各怀鬼胎的官僚士大夫,彼时(234)联手构陷魏延,便有必然的理由。
魏延遭到蜀汉群臣的联手剿杀,主要出于两点原因。
其1是魏延性格刚戾,人缘较差。
诸葛亮在世时,魏延与同僚的关系就相当紧张,他几乎不把武侯以外的人物放在眼中。蜀汉群臣当然不希望这样的人物掌权。
(魏延)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蜀书魏延传》
其2是魏延威望较高,是辅政大臣的有力竞争者。
无论是《蜀书》还是《魏略》,均视魏延为诸葛亮的潜在继承人。陈寿认为魏延“冀时论必以代亮”,鱼豢则干脆把魏延描述为诸葛亮的钦定接班人。
(魏延)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诸葛)亮。--《蜀书魏延传》
(诸葛亮)令(魏)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魏略》
在此背景下,魏延陷入了“实力强,人缘差”的怪圈,步了春秋时期晋国权臣智伯瑶的后尘。
昔者智伯瑶“以5贤陵人,以不仁行之”,结果遭到韩、赵、魏3家的联合围剿。可知古今同理。
(智伯瑶)以其5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国语》
历史的吊诡之处恰在于此。
如果魏延的实力没有那么强,他最多落到廖立、李严的下场,即流放禁锢;甚至像来敏那样东山再起,也未尝没有可能。只可惜魏延实力过强,因此非死不可。
魏延之死,盖出于群臣构陷,前文论述甚明;但“夷3族”的下场,却离不开刘禅的授意。
遂夷(魏)延3族。--《蜀书魏延传》
理由显而易见。杨仪等人虽然可以擅杀魏延,却没有能力清洗魏延的家属。按汉魏制度,大将出征,家属1概留在都城为质,魏、蜀、吴均如是。因此“夷3族”的命令,1定是刘禅下达的。
下1章咱们继续说。
轲比能兼并各支分散的鲜卑势力,还有逃到小种鲜卑活动区的汉人,占领了云中郡、5原郡等边郡。
自此,鲜卑人占据了原来匈奴人居住的地区,拥有了自云中郡、5原郡以东直至辽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并建立了鲜卑王庭。
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5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
摘自《3国志之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鲜卑人,从此开始起飞,并拉开了数十年后“5胡乱华”之大幕。
赵旻熟知这段历史,是以其人向张裕抱拳行礼。
“大人尽管放心,孩儿必不会行此不智之举!”
张裕颔首。
“若贤婿可依照此策略行事,待数年之后,老夫必再次仔细窥探1番天机,届时贤婿便可知,鲜卑人之患何时可消焉!”
至此,赵旻彻底松了1口气。
只要匈奴人、鲜卑人能安定,那么历史上5胡乱华的先行者、主力军便皆被安抚。
如此1来,氐人也就不足为患了。
至于羌族人……且不说羌族人称不上5胡乱华之主力,只说以如今凉州胡汉杂居屯田的情况,羌族及氐族诸部,便不再具备任何乱华的条件。
1言蔽之,胡人这1导致汉末动乱的不安定要素,正在逐渐被赵旻扼制住。
胡人问题暂时得以解决,赵旻便再次问起刘备这1不安定因素。
“大人,刘玄德是否仍存北进之野望?”
张裕愕然。
“野望?”
“野望”这个概念,实则来自于东瀛。赵旻在此引用,是想强调刘备“不甘居于人下”这个心态。
赵旻向张裕解释此概念之后,历史上与刘备极不对付、这时空与刘备素昧平生的张裕哈哈1笑。
“贤婿用辞可谓精洽,不愧为1代文宗!老夫观星象时已有所察觉,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等人所代表之南斗6星,其光芒璀璨,确有冲紫微之势。
然则……贤婿亦不必多虑,南斗6星终究为宰辅之星,其光芒纵然再耀眼,亦不过光耀南天耳!”
张裕这番话,已经不算是暗示了。
是以,赵旻心中已然有底。
张裕见自家“好女婿”已懂自己意思,当即1笑,并顺势转移话题。
“贤婿,天下之大势,冥冥中自有定数。贤婿但尽人事、且听天命即可。以老夫观之,但使贤婿仍施行仁政、事事以万民为先,则紫微垣将定,而天下必安!”
紫微垣是传说之中,天帝所居之地,即为北斗7星围绕之北极5星,又称为紫微宫。
此星垣指代何人,不言而喻。
反正不是刘协。
言罢,张裕霍然起身。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姜维负责“退军节度”,之后无视魏延的阻挠,“诸营相次引军还”,可见他也站在杨仪这1边。
(诸葛)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诸营相次引军还。(魏)延大怒。--《蜀书魏延传》
马岱、王平受命追斩魏延,导致魏延“父子并死”,此2人立场也相当明显。
(杨)仪等令何平(即王平)在前御(魏)延……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蜀书魏延传》
《魏延传》记载传主覆败时,用了“杨仪等(人)”的行文书法;可见彼时的魏延,确实处在众叛亲离的可悲境地。
(魏延)遣兵逆击(杨)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蜀书魏延传》
至于身在成都的蒋琬、董允,亦皆“疑魏延、保杨仪”,蒋琬甚至还亲率成都禁军“赴难北行”,直到得知魏延死讯,才班师回朝。
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魏)延死问至,乃旋。--《蜀书魏延传》
由此可知,诛杀魏延是蜀汉群臣的共识。即使魏延侥幸在前线击败杨仪,他也会遭到蒋琬的后续剿杀,百死无生。
其实从《蜀书》记载看,参与剿杀魏延的蜀汉群臣并非铁板1块。比如与杨仪合作的费祎,后来便亲手出卖了杨仪。
(杨仪)语(费)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3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蜀书杨仪传》
至于与费祎、姜维2人,后来也违戾不和;刺杀费祎的郭修,又曾是姜维旧部。其中始末晦暗难明,引来后世诸多猜想。
(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蜀书姜维传》
(郭)修字孝先,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姜维劫之。--《魏氏春秋》
十6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修在坐。(费)祎欢饮沈醉,为修手刃所害。--《蜀书费祎传》
因此,这群各怀鬼胎的官僚士大夫,彼时(234)联手构陷魏延,便有必然的理由。
魏延遭到蜀汉群臣的联手剿杀,主要出于两点原因。
其1是魏延性格刚戾,人缘较差。
诸葛亮在世时,魏延与同僚的关系就相当紧张,他几乎不把武侯以外的人物放在眼中。蜀汉群臣当然不希望这样的人物掌权。
(魏延)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蜀书魏延传》
其2是魏延威望较高,是辅政大臣的有力竞争者。
无论是《蜀书》还是《魏略》,均视魏延为诸葛亮的潜在继承人。陈寿认为魏延“冀时论必以代亮”,鱼豢则干脆把魏延描述为诸葛亮的钦定接班人。
(魏延)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诸葛)亮。--《蜀书魏延传》
(诸葛亮)令(魏)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魏略》
在此背景下,魏延陷入了“实力强,人缘差”的怪圈,步了春秋时期晋国权臣智伯瑶的后尘。
昔者智伯瑶“以5贤陵人,以不仁行之”,结果遭到韩、赵、魏3家的联合围剿。可知古今同理。
(智伯瑶)以其5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国语》
历史的吊诡之处恰在于此。
如果魏延的实力没有那么强,他最多落到廖立、李严的下场,即流放禁锢;甚至像来敏那样东山再起,也未尝没有可能。只可惜魏延实力过强,因此非死不可。
魏延之死,盖出于群臣构陷,前文论述甚明;但“夷3族”的下场,却离不开刘禅的授意。
遂夷(魏)延3族。--《蜀书魏延传》
理由显而易见。杨仪等人虽然可以擅杀魏延,却没有能力清洗魏延的家属。按汉魏制度,大将出征,家属1概留在都城为质,魏、蜀、吴均如是。因此“夷3族”的命令,1定是刘禅下达的。
下1章咱们继续说。
轲比能兼并各支分散的鲜卑势力,还有逃到小种鲜卑活动区的汉人,占领了云中郡、5原郡等边郡。
自此,鲜卑人占据了原来匈奴人居住的地区,拥有了自云中郡、5原郡以东直至辽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并建立了鲜卑王庭。
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5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
摘自《3国志之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鲜卑人,从此开始起飞,并拉开了数十年后“5胡乱华”之大幕。
赵旻熟知这段历史,是以其人向张裕抱拳行礼。
“大人尽管放心,孩儿必不会行此不智之举!”
张裕颔首。
“若贤婿可依照此策略行事,待数年之后,老夫必再次仔细窥探1番天机,届时贤婿便可知,鲜卑人之患何时可消焉!”
至此,赵旻彻底松了1口气。
只要匈奴人、鲜卑人能安定,那么历史上5胡乱华的先行者、主力军便皆被安抚。
如此1来,氐人也就不足为患了。
至于羌族人……且不说羌族人称不上5胡乱华之主力,只说以如今凉州胡汉杂居屯田的情况,羌族及氐族诸部,便不再具备任何乱华的条件。
1言蔽之,胡人这1导致汉末动乱的不安定要素,正在逐渐被赵旻扼制住。
胡人问题暂时得以解决,赵旻便再次问起刘备这1不安定因素。
“大人,刘玄德是否仍存北进之野望?”
张裕愕然。
“野望?”
“野望”这个概念,实则来自于东瀛。赵旻在此引用,是想强调刘备“不甘居于人下”这个心态。
赵旻向张裕解释此概念之后,历史上与刘备极不对付、这时空与刘备素昧平生的张裕哈哈1笑。
“贤婿用辞可谓精洽,不愧为1代文宗!老夫观星象时已有所察觉,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等人所代表之南斗6星,其光芒璀璨,确有冲紫微之势。
然则……贤婿亦不必多虑,南斗6星终究为宰辅之星,其光芒纵然再耀眼,亦不过光耀南天耳!”
张裕这番话,已经不算是暗示了。
是以,赵旻心中已然有底。
张裕见自家“好女婿”已懂自己意思,当即1笑,并顺势转移话题。
“贤婿,天下之大势,冥冥中自有定数。贤婿但尽人事、且听天命即可。以老夫观之,但使贤婿仍施行仁政、事事以万民为先,则紫微垣将定,而天下必安!”
紫微垣是传说之中,天帝所居之地,即为北斗7星围绕之北极5星,又称为紫微宫。
此星垣指代何人,不言而喻。
反正不是刘协。
言罢,张裕霍然起身。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姜维负责“退军节度”,之后无视魏延的阻挠,“诸营相次引军还”,可见他也站在杨仪这1边。
(诸葛)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诸营相次引军还。(魏)延大怒。--《蜀书魏延传》
马岱、王平受命追斩魏延,导致魏延“父子并死”,此2人立场也相当明显。
(杨)仪等令何平(即王平)在前御(魏)延……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蜀书魏延传》
《魏延传》记载传主覆败时,用了“杨仪等(人)”的行文书法;可见彼时的魏延,确实处在众叛亲离的可悲境地。
(魏延)遣兵逆击(杨)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蜀书魏延传》
至于身在成都的蒋琬、董允,亦皆“疑魏延、保杨仪”,蒋琬甚至还亲率成都禁军“赴难北行”,直到得知魏延死讯,才班师回朝。
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魏)延死问至,乃旋。--《蜀书魏延传》
由此可知,诛杀魏延是蜀汉群臣的共识。即使魏延侥幸在前线击败杨仪,他也会遭到蒋琬的后续剿杀,百死无生。
其实从《蜀书》记载看,参与剿杀魏延的蜀汉群臣并非铁板1块。比如与杨仪合作的费祎,后来便亲手出卖了杨仪。
(杨仪)语(费)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3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蜀书杨仪传》
至于与费祎、姜维2人,后来也违戾不和;刺杀费祎的郭修,又曾是姜维旧部。其中始末晦暗难明,引来后世诸多猜想。
(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蜀书姜维传》
(郭)修字孝先,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姜维劫之。--《魏氏春秋》
十6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修在坐。(费)祎欢饮沈醉,为修手刃所害。--《蜀书费祎传》
因此,这群各怀鬼胎的官僚士大夫,彼时(234)联手构陷魏延,便有必然的理由。
魏延遭到蜀汉群臣的联手剿杀,主要出于两点原因。
其1是魏延性格刚戾,人缘较差。
诸葛亮在世时,魏延与同僚的关系就相当紧张,他几乎不把武侯以外的人物放在眼中。蜀汉群臣当然不希望这样的人物掌权。
(魏延)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蜀书魏延传》
其2是魏延威望较高,是辅政大臣的有力竞争者。
无论是《蜀书》还是《魏略》,均视魏延为诸葛亮的潜在继承人。陈寿认为魏延“冀时论必以代亮”,鱼豢则干脆把魏延描述为诸葛亮的钦定接班人。
(魏延)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诸葛)亮。--《蜀书魏延传》
(诸葛亮)令(魏)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魏略》
在此背景下,魏延陷入了“实力强,人缘差”的怪圈,步了春秋时期晋国权臣智伯瑶的后尘。
昔者智伯瑶“以5贤陵人,以不仁行之”,结果遭到韩、赵、魏3家的联合围剿。可知古今同理。
(智伯瑶)以其5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国语》
历史的吊诡之处恰在于此。
如果魏延的实力没有那么强,他最多落到廖立、李严的下场,即流放禁锢;甚至像来敏那样东山再起,也未尝没有可能。只可惜魏延实力过强,因此非死不可。
魏延之死,盖出于群臣构陷,前文论述甚明;但“夷3族”的下场,却离不开刘禅的授意。
遂夷(魏)延3族。--《蜀书魏延传》
理由显而易见。杨仪等人虽然可以擅杀魏延,却没有能力清洗魏延的家属。按汉魏制度,大将出征,家属1概留在都城为质,魏、蜀、吴均如是。因此“夷3族”的命令,1定是刘禅下达的。
下1章咱们继续说。
轲比能兼并各支分散的鲜卑势力,还有逃到小种鲜卑活动区的汉人,占领了云中郡、5原郡等边郡。
自此,鲜卑人占据了原来匈奴人居住的地区,拥有了自云中郡、5原郡以东直至辽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并建立了鲜卑王庭。
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5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
摘自《3国志之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鲜卑人,从此开始起飞,并拉开了数十年后“5胡乱华”之大幕。
赵旻熟知这段历史,是以其人向张裕抱拳行礼。
“大人尽管放心,孩儿必不会行此不智之举!”
张裕颔首。
“若贤婿可依照此策略行事,待数年之后,老夫必再次仔细窥探1番天机,届时贤婿便可知,鲜卑人之患何时可消焉!”
至此,赵旻彻底松了1口气。
只要匈奴人、鲜卑人能安定,那么历史上5胡乱华的先行者、主力军便皆被安抚。
如此1来,氐人也就不足为患了。
至于羌族人……且不说羌族人称不上5胡乱华之主力,只说以如今凉州胡汉杂居屯田的情况,羌族及氐族诸部,便不再具备任何乱华的条件。
1言蔽之,胡人这1导致汉末动乱的不安定要素,正在逐渐被赵旻扼制住。
胡人问题暂时得以解决,赵旻便再次问起刘备这1不安定因素。
“大人,刘玄德是否仍存北进之野望?”
张裕愕然。
“野望?”
“野望”这个概念,实则来自于东瀛。赵旻在此引用,是想强调刘备“不甘居于人下”这个心态。
赵旻向张裕解释此概念之后,历史上与刘备极不对付、这时空与刘备素昧平生的张裕哈哈1笑。
“贤婿用辞可谓精洽,不愧为1代文宗!老夫观星象时已有所察觉,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等人所代表之南斗6星,其光芒璀璨,确有冲紫微之势。
然则……贤婿亦不必多虑,南斗6星终究为宰辅之星,其光芒纵然再耀眼,亦不过光耀南天耳!”
张裕这番话,已经不算是暗示了。
是以,赵旻心中已然有底。
张裕见自家“好女婿”已懂自己意思,当即1笑,并顺势转移话题。
“贤婿,天下之大势,冥冥中自有定数。贤婿但尽人事、且听天命即可。以老夫观之,但使贤婿仍施行仁政、事事以万民为先,则紫微垣将定,而天下必安!”
紫微垣是传说之中,天帝所居之地,即为北斗7星围绕之北极5星,又称为紫微宫。
此星垣指代何人,不言而喻。
反正不是刘协。
言罢,张裕霍然起身。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姜维负责“退军节度”,之后无视魏延的阻挠,“诸营相次引军还”,可见他也站在杨仪这1边。
(诸葛)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诸营相次引军还。(魏)延大怒。--《蜀书魏延传》
马岱、王平受命追斩魏延,导致魏延“父子并死”,此2人立场也相当明显。
(杨)仪等令何平(即王平)在前御(魏)延……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蜀书魏延传》
《魏延传》记载传主覆败时,用了“杨仪等(人)”的行文书法;可见彼时的魏延,确实处在众叛亲离的可悲境地。
(魏延)遣兵逆击(杨)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蜀书魏延传》
至于身在成都的蒋琬、董允,亦皆“疑魏延、保杨仪”,蒋琬甚至还亲率成都禁军“赴难北行”,直到得知魏延死讯,才班师回朝。
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魏)延死问至,乃旋。--《蜀书魏延传》
由此可知,诛杀魏延是蜀汉群臣的共识。即使魏延侥幸在前线击败杨仪,他也会遭到蒋琬的后续剿杀,百死无生。
其实从《蜀书》记载看,参与剿杀魏延的蜀汉群臣并非铁板1块。比如与杨仪合作的费祎,后来便亲手出卖了杨仪。
(杨仪)语(费)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3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蜀书杨仪传》
至于与费祎、姜维2人,后来也违戾不和;刺杀费祎的郭修,又曾是姜维旧部。其中始末晦暗难明,引来后世诸多猜想。
(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蜀书姜维传》
(郭)修字孝先,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姜维劫之。--《魏氏春秋》
十6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修在坐。(费)祎欢饮沈醉,为修手刃所害。--《蜀书费祎传》
因此,这群各怀鬼胎的官僚士大夫,彼时(234)联手构陷魏延,便有必然的理由。
魏延遭到蜀汉群臣的联手剿杀,主要出于两点原因。
其1是魏延性格刚戾,人缘较差。
诸葛亮在世时,魏延与同僚的关系就相当紧张,他几乎不把武侯以外的人物放在眼中。蜀汉群臣当然不希望这样的人物掌权。
(魏延)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蜀书魏延传》
其2是魏延威望较高,是辅政大臣的有力竞争者。
无论是《蜀书》还是《魏略》,均视魏延为诸葛亮的潜在继承人。陈寿认为魏延“冀时论必以代亮”,鱼豢则干脆把魏延描述为诸葛亮的钦定接班人。
(魏延)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诸葛)亮。--《蜀书魏延传》
(诸葛亮)令(魏)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魏略》
在此背景下,魏延陷入了“实力强,人缘差”的怪圈,步了春秋时期晋国权臣智伯瑶的后尘。
昔者智伯瑶“以5贤陵人,以不仁行之”,结果遭到韩、赵、魏3家的联合围剿。可知古今同理。
(智伯瑶)以其5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国语》
历史的吊诡之处恰在于此。
如果魏延的实力没有那么强,他最多落到廖立、李严的下场,即流放禁锢;甚至像来敏那样东山再起,也未尝没有可能。只可惜魏延实力过强,因此非死不可。
魏延之死,盖出于群臣构陷,前文论述甚明;但“夷3族”的下场,却离不开刘禅的授意。
遂夷(魏)延3族。--《蜀书魏延传》
理由显而易见。杨仪等人虽然可以擅杀魏延,却没有能力清洗魏延的家属。按汉魏制度,大将出征,家属1概留在都城为质,魏、蜀、吴均如是。因此“夷3族”的命令,1定是刘禅下达的。
下1章咱们继续说。
轲比能兼并各支分散的鲜卑势力,还有逃到小种鲜卑活动区的汉人,占领了云中郡、5原郡等边郡。
自此,鲜卑人占据了原来匈奴人居住的地区,拥有了自云中郡、5原郡以东直至辽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并建立了鲜卑王庭。
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5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
摘自《3国志之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鲜卑人,从此开始起飞,并拉开了数十年后“5胡乱华”之大幕。
赵旻熟知这段历史,是以其人向张裕抱拳行礼。
“大人尽管放心,孩儿必不会行此不智之举!”
张裕颔首。
“若贤婿可依照此策略行事,待数年之后,老夫必再次仔细窥探1番天机,届时贤婿便可知,鲜卑人之患何时可消焉!”
至此,赵旻彻底松了1口气。
只要匈奴人、鲜卑人能安定,那么历史上5胡乱华的先行者、主力军便皆被安抚。
如此1来,氐人也就不足为患了。
至于羌族人……且不说羌族人称不上5胡乱华之主力,只说以如今凉州胡汉杂居屯田的情况,羌族及氐族诸部,便不再具备任何乱华的条件。
1言蔽之,胡人这1导致汉末动乱的不安定要素,正在逐渐被赵旻扼制住。
胡人问题暂时得以解决,赵旻便再次问起刘备这1不安定因素。
“大人,刘玄德是否仍存北进之野望?”
张裕愕然。
“野望?”
“野望”这个概念,实则来自于东瀛。赵旻在此引用,是想强调刘备“不甘居于人下”这个心态。
赵旻向张裕解释此概念之后,历史上与刘备极不对付、这时空与刘备素昧平生的张裕哈哈1笑。
“贤婿用辞可谓精洽,不愧为1代文宗!老夫观星象时已有所察觉,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等人所代表之南斗6星,其光芒璀璨,确有冲紫微之势。
然则……贤婿亦不必多虑,南斗6星终究为宰辅之星,其光芒纵然再耀眼,亦不过光耀南天耳!”
张裕这番话,已经不算是暗示了。
是以,赵旻心中已然有底。
张裕见自家“好女婿”已懂自己意思,当即1笑,并顺势转移话题。
“贤婿,天下之大势,冥冥中自有定数。贤婿但尽人事、且听天命即可。以老夫观之,但使贤婿仍施行仁政、事事以万民为先,则紫微垣将定,而天下必安!”
紫微垣是传说之中,天帝所居之地,即为北斗7星围绕之北极5星,又称为紫微宫。
此星垣指代何人,不言而喻。
反正不是刘协。
言罢,张裕霍然起身。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姜维负责“退军节度”,之后无视魏延的阻挠,“诸营相次引军还”,可见他也站在杨仪这1边。
(诸葛)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诸营相次引军还。(魏)延大怒。--《蜀书魏延传》
马岱、王平受命追斩魏延,导致魏延“父子并死”,此2人立场也相当明显。
(杨)仪等令何平(即王平)在前御(魏)延……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蜀书魏延传》
《魏延传》记载传主覆败时,用了“杨仪等(人)”的行文书法;可见彼时的魏延,确实处在众叛亲离的可悲境地。
(魏延)遣兵逆击(杨)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蜀书魏延传》
至于身在成都的蒋琬、董允,亦皆“疑魏延、保杨仪”,蒋琬甚至还亲率成都禁军“赴难北行”,直到得知魏延死讯,才班师回朝。
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魏)延死问至,乃旋。--《蜀书魏延传》
由此可知,诛杀魏延是蜀汉群臣的共识。即使魏延侥幸在前线击败杨仪,他也会遭到蒋琬的后续剿杀,百死无生。
其实从《蜀书》记载看,参与剿杀魏延的蜀汉群臣并非铁板1块。比如与杨仪合作的费祎,后来便亲手出卖了杨仪。
(杨仪)语(费)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3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蜀书杨仪传》
至于与费祎、姜维2人,后来也违戾不和;刺杀费祎的郭修,又曾是姜维旧部。其中始末晦暗难明,引来后世诸多猜想。
(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蜀书姜维传》
(郭)修字孝先,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姜维劫之。--《魏氏春秋》
十6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修在坐。(费)祎欢饮沈醉,为修手刃所害。--《蜀书费祎传》
因此,这群各怀鬼胎的官僚士大夫,彼时(234)联手构陷魏延,便有必然的理由。
魏延遭到蜀汉群臣的联手剿杀,主要出于两点原因。
其1是魏延性格刚戾,人缘较差。
诸葛亮在世时,魏延与同僚的关系就相当紧张,他几乎不把武侯以外的人物放在眼中。蜀汉群臣当然不希望这样的人物掌权。
(魏延)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蜀书魏延传》
其2是魏延威望较高,是辅政大臣的有力竞争者。
无论是《蜀书》还是《魏略》,均视魏延为诸葛亮的潜在继承人。陈寿认为魏延“冀时论必以代亮”,鱼豢则干脆把魏延描述为诸葛亮的钦定接班人。
(魏延)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诸葛)亮。--《蜀书魏延传》
(诸葛亮)令(魏)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魏略》
在此背景下,魏延陷入了“实力强,人缘差”的怪圈,步了春秋时期晋国权臣智伯瑶的后尘。
昔者智伯瑶“以5贤陵人,以不仁行之”,结果遭到韩、赵、魏3家的联合围剿。可知古今同理。
(智伯瑶)以其5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国语》
历史的吊诡之处恰在于此。
如果魏延的实力没有那么强,他最多落到廖立、李严的下场,即流放禁锢;甚至像来敏那样东山再起,也未尝没有可能。只可惜魏延实力过强,因此非死不可。
魏延之死,盖出于群臣构陷,前文论述甚明;但“夷3族”的下场,却离不开刘禅的授意。
遂夷(魏)延3族。--《蜀书魏延传》
理由显而易见。杨仪等人虽然可以擅杀魏延,却没有能力清洗魏延的家属。按汉魏制度,大将出征,家属1概留在都城为质,魏、蜀、吴均如是。因此“夷3族”的命令,1定是刘禅下达的。
下1章咱们继续说。
轲比能兼并各支分散的鲜卑势力,还有逃到小种鲜卑活动区的汉人,占领了云中郡、5原郡等边郡。
自此,鲜卑人占据了原来匈奴人居住的地区,拥有了自云中郡、5原郡以东直至辽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并建立了鲜卑王庭。
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5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
摘自《3国志之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鲜卑人,从此开始起飞,并拉开了数十年后“5胡乱华”之大幕。
赵旻熟知这段历史,是以其人向张裕抱拳行礼。
“大人尽管放心,孩儿必不会行此不智之举!”
张裕颔首。
“若贤婿可依照此策略行事,待数年之后,老夫必再次仔细窥探1番天机,届时贤婿便可知,鲜卑人之患何时可消焉!”
至此,赵旻彻底松了1口气。
只要匈奴人、鲜卑人能安定,那么历史上5胡乱华的先行者、主力军便皆被安抚。
如此1来,氐人也就不足为患了。
至于羌族人……且不说羌族人称不上5胡乱华之主力,只说以如今凉州胡汉杂居屯田的情况,羌族及氐族诸部,便不再具备任何乱华的条件。
1言蔽之,胡人这1导致汉末动乱的不安定要素,正在逐渐被赵旻扼制住。
胡人问题暂时得以解决,赵旻便再次问起刘备这1不安定因素。
“大人,刘玄德是否仍存北进之野望?”
张裕愕然。
“野望?”
“野望”这个概念,实则来自于东瀛。赵旻在此引用,是想强调刘备“不甘居于人下”这个心态。
赵旻向张裕解释此概念之后,历史上与刘备极不对付、这时空与刘备素昧平生的张裕哈哈1笑。
“贤婿用辞可谓精洽,不愧为1代文宗!老夫观星象时已有所察觉,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等人所代表之南斗6星,其光芒璀璨,确有冲紫微之势。
然则……贤婿亦不必多虑,南斗6星终究为宰辅之星,其光芒纵然再耀眼,亦不过光耀南天耳!”
张裕这番话,已经不算是暗示了。
是以,赵旻心中已然有底。
张裕见自家“好女婿”已懂自己意思,当即1笑,并顺势转移话题。
“贤婿,天下之大势,冥冥中自有定数。贤婿但尽人事、且听天命即可。以老夫观之,但使贤婿仍施行仁政、事事以万民为先,则紫微垣将定,而天下必安!”
紫微垣是传说之中,天帝所居之地,即为北斗7星围绕之北极5星,又称为紫微宫。
此星垣指代何人,不言而喻。
反正不是刘协。
言罢,张裕霍然起身。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姜维负责“退军节度”,之后无视魏延的阻挠,“诸营相次引军还”,可见他也站在杨仪这1边。
(诸葛)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诸营相次引军还。(魏)延大怒。--《蜀书魏延传》
马岱、王平受命追斩魏延,导致魏延“父子并死”,此2人立场也相当明显。
(杨)仪等令何平(即王平)在前御(魏)延……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蜀书魏延传》
《魏延传》记载传主覆败时,用了“杨仪等(人)”的行文书法;可见彼时的魏延,确实处在众叛亲离的可悲境地。
(魏延)遣兵逆击(杨)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蜀书魏延传》
至于身在成都的蒋琬、董允,亦皆“疑魏延、保杨仪”,蒋琬甚至还亲率成都禁军“赴难北行”,直到得知魏延死讯,才班师回朝。
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魏)延死问至,乃旋。--《蜀书魏延传》
由此可知,诛杀魏延是蜀汉群臣的共识。即使魏延侥幸在前线击败杨仪,他也会遭到蒋琬的后续剿杀,百死无生。
其实从《蜀书》记载看,参与剿杀魏延的蜀汉群臣并非铁板1块。比如与杨仪合作的费祎,后来便亲手出卖了杨仪。
(杨仪)语(费)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3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蜀书杨仪传》
至于与费祎、姜维2人,后来也违戾不和;刺杀费祎的郭修,又曾是姜维旧部。其中始末晦暗难明,引来后世诸多猜想。
(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蜀书姜维传》
(郭)修字孝先,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姜维劫之。--《魏氏春秋》
十6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修在坐。(费)祎欢饮沈醉,为修手刃所害。--《蜀书费祎传》
因此,这群各怀鬼胎的官僚士大夫,彼时(234)联手构陷魏延,便有必然的理由。
魏延遭到蜀汉群臣的联手剿杀,主要出于两点原因。
其1是魏延性格刚戾,人缘较差。
诸葛亮在世时,魏延与同僚的关系就相当紧张,他几乎不把武侯以外的人物放在眼中。蜀汉群臣当然不希望这样的人物掌权。
(魏延)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蜀书魏延传》
其2是魏延威望较高,是辅政大臣的有力竞争者。
无论是《蜀书》还是《魏略》,均视魏延为诸葛亮的潜在继承人。陈寿认为魏延“冀时论必以代亮”,鱼豢则干脆把魏延描述为诸葛亮的钦定接班人。
(魏延)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诸葛)亮。--《蜀书魏延传》
(诸葛亮)令(魏)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魏略》
在此背景下,魏延陷入了“实力强,人缘差”的怪圈,步了春秋时期晋国权臣智伯瑶的后尘。
昔者智伯瑶“以5贤陵人,以不仁行之”,结果遭到韩、赵、魏3家的联合围剿。可知古今同理。
(智伯瑶)以其5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国语》
历史的吊诡之处恰在于此。
如果魏延的实力没有那么强,他最多落到廖立、李严的下场,即流放禁锢;甚至像来敏那样东山再起,也未尝没有可能。只可惜魏延实力过强,因此非死不可。
魏延之死,盖出于群臣构陷,前文论述甚明;但“夷3族”的下场,却离不开刘禅的授意。
遂夷(魏)延3族。--《蜀书魏延传》
理由显而易见。杨仪等人虽然可以擅杀魏延,却没有能力清洗魏延的家属。按汉魏制度,大将出征,家属1概留在都城为质,魏、蜀、吴均如是。因此“夷3族”的命令,1定是刘禅下达的。
下1章咱们继续说。
轲比能兼并各支分散的鲜卑势力,还有逃到小种鲜卑活动区的汉人,占领了云中郡、5原郡等边郡。
自此,鲜卑人占据了原来匈奴人居住的地区,拥有了自云中郡、5原郡以东直至辽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并建立了鲜卑王庭。
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复制御群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5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
摘自《3国志之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鲜卑人,从此开始起飞,并拉开了数十年后“5胡乱华”之大幕。
赵旻熟知这段历史,是以其人向张裕抱拳行礼。
“大人尽管放心,孩儿必不会行此不智之举!”
张裕颔首。
“若贤婿可依照此策略行事,待数年之后,老夫必再次仔细窥探1番天机,届时贤婿便可知,鲜卑人之患何时可消焉!”
至此,赵旻彻底松了1口气。
只要匈奴人、鲜卑人能安定,那么历史上5胡乱华的先行者、主力军便皆被安抚。
如此1来,氐人也就不足为患了。
至于羌族人……且不说羌族人称不上5胡乱华之主力,只说以如今凉州胡汉杂居屯田的情况,羌族及氐族诸部,便不再具备任何乱华的条件。
1言蔽之,胡人这1导致汉末动乱的不安定要素,正在逐渐被赵旻扼制住。
胡人问题暂时得以解决,赵旻便再次问起刘备这1不安定因素。
“大人,刘玄德是否仍存北进之野望?”
张裕愕然。
“野望?”
“野望”这个概念,实则来自于东瀛。赵旻在此引用,是想强调刘备“不甘居于人下”这个心态。
赵旻向张裕解释此概念之后,历史上与刘备极不对付、这时空与刘备素昧平生的张裕哈哈1笑。
“贤婿用辞可谓精洽,不愧为1代文宗!老夫观星象时已有所察觉,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等人所代表之南斗6星,其光芒璀璨,确有冲紫微之势。
然则……贤婿亦不必多虑,南斗6星终究为宰辅之星,其光芒纵然再耀眼,亦不过光耀南天耳!”
张裕这番话,已经不算是暗示了。
是以,赵旻心中已然有底。
张裕见自家“好女婿”已懂自己意思,当即1笑,并顺势转移话题。
“贤婿,天下之大势,冥冥中自有定数。贤婿但尽人事、且听天命即可。以老夫观之,但使贤婿仍施行仁政、事事以万民为先,则紫微垣将定,而天下必安!”
紫微垣是传说之中,天帝所居之地,即为北斗7星围绕之北极5星,又称为紫微宫。
此星垣指代何人,不言而喻。
反正不是刘协。
言罢,张裕霍然起身。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姜维负责“退军节度”,之后无视魏延的阻挠,“诸营相次引军还”,可见他也站在杨仪这1边。
(诸葛)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诸营相次引军还。(魏)延大怒。--《蜀书魏延传》
马岱、王平受命追斩魏延,导致魏延“父子并死”,此2人立场也相当明显。
(杨)仪等令何平(即王平)在前御(魏)延……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蜀书魏延传》
《魏延传》记载传主覆败时,用了“杨仪等(人)”的行文书法;可见彼时的魏延,确实处在众叛亲离的可悲境地。
(魏延)遣兵逆击(杨)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蜀书魏延传》
至于身在成都的蒋琬、董允,亦皆“疑魏延、保杨仪”,蒋琬甚至还亲率成都禁军“赴难北行”,直到得知魏延死讯,才班师回朝。
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魏)延死问至,乃旋。--《蜀书魏延传》
由此可知,诛杀魏延是蜀汉群臣的共识。即使魏延侥幸在前线击败杨仪,他也会遭到蒋琬的后续剿杀,百死无生。
其实从《蜀书》记载看,参与剿杀魏延的蜀汉群臣并非铁板1块。比如与杨仪合作的费祎,后来便亲手出卖了杨仪。
(杨仪)语(费)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3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蜀书杨仪传》
至于与费祎、姜维2人,后来也违戾不和;刺杀费祎的郭修,又曾是姜维旧部。其中始末晦暗难明,引来后世诸多猜想。
(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蜀书姜维传》
(郭)修字孝先,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姜维劫之。--《魏氏春秋》
十6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修在坐。(费)祎欢饮沈醉,为修手刃所害。--《蜀书费祎传》
因此,这群各怀鬼胎的官僚士大夫,彼时(234)联手构陷魏延,便有必然的理由。
魏延遭到蜀汉群臣的联手剿杀,主要出于两点原因。
其1是魏延性格刚戾,人缘较差。
诸葛亮在世时,魏延与同僚的关系就相当紧张,他几乎不把武侯以外的人物放在眼中。蜀汉群臣当然不希望这样的人物掌权。
(魏延)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蜀书魏延传》
其2是魏延威望较高,是辅政大臣的有力竞争者。
无论是《蜀书》还是《魏略》,均视魏延为诸葛亮的潜在继承人。陈寿认为魏延“冀时论必以代亮”,鱼豢则干脆把魏延描述为诸葛亮的钦定接班人。
(魏延)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诸葛)亮。--《蜀书魏延传》
(诸葛亮)令(魏)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魏略》
在此背景下,魏延陷入了“实力强,人缘差”的怪圈,步了春秋时期晋国权臣智伯瑶的后尘。
昔者智伯瑶“以5贤陵人,以不仁行之”,结果遭到韩、赵、魏3家的联合围剿。可知古今同理。
(智伯瑶)以其5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国语》
历史的吊诡之处恰在于此。
如果魏延的实力没有那么强,他最多落到廖立、李严的下场,即流放禁锢;甚至像来敏那样东山再起,也未尝没有可能。只可惜魏延实力过强,因此非死不可。
魏延之死,盖出于群臣构陷,前文论述甚明;但“夷3族”的下场,却离不开刘禅的授意。
遂夷(魏)延3族。--《蜀书魏延传》
理由显而易见。杨仪等人虽然可以擅杀魏延,却没有能力清洗魏延的家属。按汉魏制度,大将出征,家属1概留在都城为质,魏、蜀、吴均如是。因此“夷3族”的命令,1定是刘禅下达的。
下1章咱们继续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