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乱被平息消弭。当然,其代价就是魏延的全族性命。
刘禅是个高人!
刘禅虽然在情势所迫之下,杀了魏延全族,但通过《季汉辅臣赞》可以清楚看出,魏延并不被蜀汉官方视作纯粹的叛臣。
《辅臣赞》是蜀射声校尉杨戏所撰,对季汉群臣有褒贬赞语和事迹论述。魏延的赞语是“临难受命,镇保国境”,很明显是正面评价。
文长(魏延字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季汉辅臣赞》
魏延之死,则被称之为“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其罪名仅仅是“言乱”而不是“谋反”。可见对魏延的实际过失,蜀汉官方是十分清楚的。
糜芳、士仁、郝普、潘濬4大叛将,均被杨戏归入1卷,魏延却不在其中。其背后隐喻,显而易见。
古之奔臣,礼有来偪,怨兴司官,不顾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2国。赞糜芳、士仁、郝普、潘濬。--《季汉辅臣赞》
或有谣言,称魏延打算“北降曹魏”。这当然不符合实际情况,陈寿与鱼豢对此均持反对意见,并加以辩驳。
陈寿认为魏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杨仪”,鱼豢亦认为魏延“本无此心”。
原(魏)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杨)仪等。--《蜀书魏延传》
(杨仪)乃张言(魏)延欲与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魏略》
这种观点十分正确。因为魏延本就“冀时论以代诸葛亮”,他的真正目标,是进入下1届辅政班子。从魏延“矜高”的性格来看,他大概还打算做首辅大臣。
(魏)延常谓(诸葛)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蜀书魏延传》
如果魏延北降曹魏,大概会得到1个秩阶极高的虚职,类比而言,应该相当于黄权、孙1降魏,夏侯霸降蜀。
黄权、孙1与夏侯霸,投降后都在敌国做到了车骑将军,待遇也算不错;但对魏延而言,车骑将军却根本不值1提。
景初3年,蜀延熙2年,(黄)权迁车骑将军、仪同3司。--《蜀书黄权传》
魏以(孙)1为车骑将军,以故主(曹)芳贵人邢氏妻之。--《吴书孙奂传》
后十8年,(姜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蜀书姜维传》
因为魏延做前军师时,就敢痛骂车骑将军刘琰,还把对方骂到“失志慌惚”。可见车骑将军这类职务,对魏延根本没有吸引力。
(刘琰)迁车骑将军……建兴十年,(刘琰)与前军师魏延不和,言语虚诞,(诸葛)亮责让之……(刘)琰失志慌惚。--《蜀书刘琰传》
何况彼时魏延全族都被质于成都,他更不可能头脑发热,北降曹魏。
下1章咱们继续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