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需要抛出足够的诱饵。”
对于有着“欧洲第一战神”美誉的安德鲁,他为弱小的波兰拟定了战胜强大奥地利的战略思想,自然是绝对正确的。
只是安德鲁没能想到的,巴尔斯与东布罗夫斯基二人不仅将自己的战略思想奉为金科玉律,而且推陈出新,竟然将起义首都克拉科夫作为霍茨男爵中将无法拒绝的诱饵,顺利吸引了奥地利军队。
最初的时候,安德鲁只不过是想要波兰人模仿“三王之战”,但没打算让他们超越。很快的,战场情况就发生了根本变化,波兰人居然能够提前16年,在克拉科夫上演一出“火烧莫斯科”的大戏。
9月末与10月间,在霍茨男爵中将决定将喀尔巴阡兵团撤离克拉科夫,带回斯洛伐克西部(属于匈牙利王国)的时候,早有准备的数万波兰军民已早早的埋伏于茂密的山林间,凭借机动灵活大胆的游击战术,对撤退途中因为补给困难而士气低落的奥地利侵略者,实施了昼夜不停的袭扰战。
在从克拉科夫撤退的时候,奥地利的兵团主力尚有1.5万人。24小时过后,之前负责追击波军左右两翼的奥军也陆续收到了撤退命令,大部分士兵成功摆脱波兰追兵,与兵团主力会合一处。
这个时候,奥属喀尔巴阡兵团的总兵力,一度达到了2万人左右。
然而,当奥地利兵团在从克拉科夫到特尔瓦纳(斯洛伐克西部),长达600多公里的撤退途中,大部分士兵都被打死、逃亡、受伤、被俘或留在补给线上。
1797年,波兰的冬天似乎提前了一个多月,伴随着大风和降雪,奥军遭到前所未有的严寒、饥饿打击,以及波军永无休止的袭扰。
在遭遇波兰士兵追击30多天后,11月初,仅有少量奥军非常幸运的翻越了喀尔巴阡山脉,又一次回到特尔瓦纳基地。
不过此刻,奥军的总指挥,霍茨男爵中将却在一场阻击战中,被手持线膛米尼枪的波兰狙击手成功击杀。
最终,这3600名士气低落、疲惫不堪、饥肠辘辘的奥地利士兵,带着指挥官霍茨中将的遗体,侥幸返回了斯洛伐克的驻地。
这些人可怜且狼狈的模样,与两个月之前,2.8万“哈布斯堡雄狮”出征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波兰人反击奥地利侵略者的过程中,席塞尔指挥的波西米亚方面军(多国军团),在得到法国的旺达姆第九军以及霍斯山地旅的支援后,随即向盘踞于波西米亚山林一带奥地利军队,发动一系列的猛烈进攻。
当前线爆发了大规模战斗的时候,身为奥军波西米亚战区总指挥的约瑟夫大公,居然还在远离前线2百公里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