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很聪明,学得也快,求知欲旺盛,性情又很开朗,使得拉阿尔普对自己的学生产生了一种父辈的感情。在陪同“亚历山大先生”散步时,拉阿尔普时不时会向俄国皇太孙灌输一些法国的进步思想。
从一开始的法语词汇,讲到伏尔泰、孟德斯鸠与卢梭等人的哲学,然后又讲到法国与欧洲各国的历史政治。
不知不觉之间,年轻的瑞士教师向这位未来的俄国君主,灌输一种“要对人民的意志保持足够且清醒的尊重”的意识。
在另一方面,这位拉阿尔普老师,被俄国保守贵族称之为“卑贱者之友”的共和主义者,但他也并不反对农奴制。
那是拉阿尔普仅仅是在理论上狂热而激进,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极为谨慎小心。或许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原因,拉阿尔普的所谓政治主张,不过是在国家之上,设一位“开明的专制君主”而已。
随着数年之后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以及革-命运动的不断推进,叶卡捷琳娜二世积极倡导的所谓“开明的专制君主”,也随之就发生了变化,继而影响到拉阿尔普和他的学生亚历山大。
1791年6月之后,圣彼得堡城中的法国流亡贵族日益增多。关于恐怖时期的各种骇人传闻,使得俄国那些为数不多的自由主义者大为么馁,不敢再公开发表自己的思想。就连叶卡捷琳娜本人都被雅各宾派的过激行为惹恼了。
她年青时曾经迷恋百科全书派,现在却责怪这些人在思想上煽风点火,酿成了火灾;如今火势既有向全欧洲蔓延的危险,理性国家就应当仗义奋起,精诚努力,齐心扑灭这场燎原大火。
而作为第一步,这位女沙皇把曾经的情人兼偶像的伏尔泰的胸像,直接扔到了床底下。
1793年,在听闻法王路易十六被他的人民处决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居然怒么攻心,一时间卧床不起。
随后,她召回驻巴黎的使领馆人员,禁止法国船只进入俄国港口,并宣布同共和国断交,命令所有在俄国的法国侨民向她宣誓效忠,对途经圣彼得堡的阿图瓦伯爵给以国王一般的礼遇,还准许孔代亲王在俄国避难,向法国流亡者的军队提供各种资助。
作为一位政治家,叶卡捷琳娜二世仍然保持着冷静、镇定,她很是礼貌的回绝了普鲁士与哈布斯堡的共同出兵提议,坚决不参与旨在反对法国和恢复君主制的战争。
那是女沙皇认为应当让普鲁士和奥地利去打头阵,最好是让德意志人与法兰西人长期相互撕咬,而俄罗斯的军队则要留待最后把波兰瓜分完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