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整个华夏大地都沐浴在迎接新春的欢愉氛围之中。
春节,这个华夏民族最为盛大且意义非凡的节日,家家户户早在十来天前便已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对于那个时代的孩童们而言,过年几乎成了他们日日夜夜的期盼。
放鞭炮、穿新衣裳、戴新帽子,还有连台好戏轮番上演,以及那热闹非凡的秧歌舞……
红灯笼与饺子,共同编织成了那一代人关于春节的深刻记忆。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用面和水调成浆糊,轻轻一刷,一副副对联便稳稳当当地贴上了门楣。
那些对联上的文字,如“学习先进经验”等,充满了那个时代的特色,而今已难得一见。
除了对联,年画也是必不可少的装饰,随处可见人们出门张贴新年画的身影。
人们相互问候“过年好”,嘴里呼出白气,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信用社里,尤其是那些一分钱专柜,在这两天里忙得不可开交。
家家户户都紧握着积攒了一年的粮票,一大早便来这里排队等候。
鱼票、蛋票、糕点票……
在那个连花生瓜子都难得一见的年代,鱼肉蛋糖只有在过年时,才会被端上家家户户的餐桌。
除夕夜,大人们将新衣服放在孩子们的床头,孩子们则兴奋得爱不释手,一遍遍地把玩。
那时并没有买现成的衣服这一说,孩子们的衣服几乎都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
若是从高空俯瞰整个华夏,此时此刻,入眼皆是一片火红。
这是华夏独有的节日,也只有在这一天,所有人都会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到家乡,在父母面前,再次找回那份做孩子的纯真与快乐。
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人群,如驻地军区的士兵们,他们只能望着月亮,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不过,军区也会在这个时候,支起大锅,炖肉、和面,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食堂里不断飘散出诱人的香气。
晚上七点,食堂准时开饭,士兵们对这顿年夜饭已经期待已久。
“全体坐下!”
随着营长们的命令,士兵们整齐地坐在了桌前。
“来了来了,年夜饭来啦!”
很快,身强力壮的大厨带着炊事班的士兵们,拎着大桶,将一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