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乐。
如果说演义里面的张定边,是可以跟徐达并列的统帅,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名将,那么历史里面的张定边,那就是元末第一猛将了。
就连常遇春都不是他的对手。
相传张定边出身渔家,身材魁梧,颔下更是留着五绺美髯,潇洒英俊,知天文识地理,习兵法,练武功,精拳艺,擅岐黄。
为人更是急公好义,讲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被誉为元末第一猛将,世言:“若论勇猛天下,无出其右者。”
他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张必先结拜为兄弟,兄弟三人约定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共谋前程!
陈友谅起义后,便选择定都武昌,而张定边也开始转战荆楚,征伐两江、闽、浙边陲重镇,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当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投书伪降,张定边曾力阻其行,陈友谅专横独断,不纳其言,致遭江东桥之惨败。
石灰山战败后,陈友谅仅以身免,不思劲敌当前,整军备战,而一意孤行,急于称帝,并以五通庙作行宫,张定边哭谏不纳,而分兵令其攻安庆而无功。
到后来,陈友谅称帝改元,便退守九江,但却疏于江防,等朱元璋之兵逼近九江之西门,惊惶失措谓兵从天降,幸得张定边由安庆撤还之师,冒死争战,陈友谅才得以脱险,夜走武昌。
武汉为九省之通衢,有长江天堑之险阻,新败之余,不应急进动师,张定边再三劝谅,首在安民息兵,整军坚防,待机出击。
陈友谅不纳忠言,依然我行我素,令制作大舰,扩充水师,集结举国之兵,号称六十万,且载文武百官,作孤注一掷。
张定边审时度势,建议一支兵直捣南京,另一支兵围洪都,可使朱元璋首尾不能兼顾。
按理说,张定边这个计策若是能够成功实施,那陈友谅的局势,绝对会一片大好,可有句话说得好,计划赶不上变化。
谁知道洪都城里面,突然蹦出来一个朱文正,而且城中还有邓愈等名将辅佐,这导致了陈友谅数十万大军,围城八十五日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