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景公三年,即公元前五九七年,春,楚庄王率军包围郑国国都,未能攻克,退兵。
楚庄王再次进军,历三月,攻克郑国国都,郑襄公肉袒牵羊,迎接楚庄王。
楚庄王感念郑襄公之诚,退兵三十里,与郑国讲和。
夏,六月,晋军救援郑国。
荀林父担任中军将,先縠担任中军佐;士会担任上军将,郤克担任上军佐;赵朔担任下军将,栾书担任下军佐。赵括、赵婴齐担任中军大夫,巩朔、韩穿担任上军大夫,荀首、赵同担任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
晋军到达黄河,听闻郑国已与楚国讲和,荀林父便准备回国,表示,没有能够救援郑国,却使民众劳累,这又有什么用呢?等到楚国人回去,再出兵攻打郑国,也不算来不及。
士会认同荀林父的说法,表示,很好。我听说用兵之道,观察敌人的疏忽之处,然后再发动进攻。德行、刑罚、政令、事务、典则、礼仪不违背常理,这是无法抵挡的,不能侵犯这样的国家。
楚国的军队讨伐郑国,怨恨他怀有二心,哀叹他的卑下。由于背叛而讨伐它,由于顺服而赦免它,德行、刑罚就都完成了。讨伐背叛,这是对背判者的刑罚;安抚顺服,这是对顺服者的德行。这二者树立起来了。去年进入陈国,今年进入郑国,民众没有劳累,国君没有被怨恨,表示政令已经有常法了。列荆尸之阵而发动进攻,商贩、农民、工匠、店主都不荒废时令废弃经营步兵撤兵团结和睦,事务就互不相犯。蒍敖担任令尹,选择楚国实行好的法典;军队出行,右军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