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张秋段属于沙湾,土质堤坝极其脆弱。必须得挖出长长的引流河道,才能保证不会让决口连成一片,形成更大的洪泛区。
在这个没有工程机械的时代,陈涛指挥着数万民工,仅用了十来天时间,就挖出了一条长千余米,深宽均有数米的河道,绝对称得上是个奇迹
“本官果然没有看错人,陈主簿督工进展神速,实乃百姓之福!”
尽快堵上黄河堤坝决口,除了能避免春汛期到来的水势危机,说不定还能让张秋镇的百姓赶上春耕。
就如同之前韩勇担心的那样,重建城镇跟河工大业,用不了这么多的流民,不可能搭设粥棚白白养着。
大部分的灾民还得靠分配田地,让他们自力更生。
赶上春耕,就意味着能多生产出来一年粮食,不仅能缓解沈忆宸的米粮压力,还能让灾民自己积攒更多的财富。
毕竟沈忆宸暂时不缺钱,不代表永远没有后顾之忧。河工大业一旦彻底启动起来,单单官府差役、卫所军户、民工劳役的饷银支出,每个月就会高达十万两。
河堤想要修建成百年工程,势必许多险要河道得用上坚固的石堤,这放在明朝同样费用不菲。
早日让阳谷县恢复往昔耕种繁荣,获得合理的财政收入,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否则就是无根之水得不停想办法搞钱。
“其实治水能进展神速,功劳更多是在佥宪身上!’
陈涛不敢居功,拱手回了沈忆宸一句。
“陈主簿,没想到你除了治水督工,奉承同样是一把好手呀。”
沈忆宸开了一句玩笑,陈涛看起来憨厚老实的,这功劳也能甩到自己身上。
他可不是什么贪功之人,这段时间忙的都没来河堤看过一眼,得多厚脸皮才好意思居功。“下官可没有奉承佥宪,而是历年治水河工之事,从未有过此等速度。’
“如若不是佥宪能让百姓信任,愿意出工出力,任下官再怎么巧舌如簧,也达不到今日的工期。”
陈涛在张秋镇担任主簿接近二十年,曾在数任朝廷委派的治水大臣手下任事过。以往征调的徭役民力,绝大多数都是被强征而来,吃不饱穿不暖还得受监工的鞭子。
就这种待遇,哪怕自己有雄心壮志,也无法调动民工的积极性。
现在河道上的局面与之前截然相反,无需动用任何的残酷刑罚,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去动员,民力们每日热火朝天干劲十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