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前红苏的航天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教授。
或许你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你肯定听说过他的一句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而早在1895年的时候,这位指出发展宇航和制造火箭的合理途径,找到了火箭和液体发动机结构的一系列重要工程技术解决方案的牛人,便提出了一种比火箭更高效便捷的通往太空的新技术方案。
即‘太空电梯’。
与普通电梯差不多,不同的是,它的作用并不是让乘客往返于楼层之间,而是将他们送入距地球约3.6万公里的一座空间站。
听起来似乎很理想很美好,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根本就做不到实现太空电梯这项技术。
其中最核心也是最关键最基础的东西,那就是这部电梯使用的‘缆绳’,用什么材料?
要知道,那一部太空电梯,加上配重,长度十几万公里。
就算配重可以通过建造大型空间站来充当,电梯本身线缆的重量也是个小行星级别。
以最有前途的碳纳米管来说,理论上讲,最佳碳纳米管组成的碳材料强度是刚好够的,但是工程上谁是以理论强度来计算的?
晶间缺陷,相位偏移这些都不考虑了?
而且谁能大量生产理想,实际最大应力不超过理论强度5%的无缺陷的材料呢?
这还是不含安全系数数值的。
所以说光是制造太空电梯的缆绳材料,就是目前人类根本就无法解决的难题。
不过提出他手中想法的这个研究员挺有意思的。
他转换了研究思路,没有将太空电梯局限于地球上,而是将其放到三十八万公里的月球上。
按照月球上平均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的强度,以及月球表面近乎真空没有空气干扰、近地轨道的高度约一百公里的情况来看,月球太空电梯以目前的技术,可能还真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常华祥院士笑了笑,说道:“将太空电梯搬上月球这个想法的确挺有意思的。”
“从理论和技术角度上来看,这个想法虽然目前暂时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但再过几十年等材料学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说不定就能行得通了。”
徐川轻轻的摇了摇头,将手中的调研报告放到了茶几上。
沙发对面,常华祥脸上有些惊讶诧异,他好奇的问道:“你似乎并不是很看好这个项目?”
以他对徐川的了解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