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朱铭以煤屑和泥,家中人等都跑来围观。
朱铭和了三堆,每堆使用不同配比,每种配比还认认真真称重记录。
厨娘叫做潘巧娘,是个寡妇,已经三十多岁。从陆宰手里买来,还剩六年半的契约期,只花了三十贯钱。
她见朱铭用木模压制成蜂窝煤,忍不住问道:相公做的炭球为啥有洞?
朱铭愣了愣:市面上已有炭球了?
潘巧娘说:有啊,不但有炭球,还有炭饼呢,用炭屑和泥做的。
呃
朱铭愣在原地,心灵遭受巨大打击,又问:家中为何没用炭球与炭饼?
潘巧娘说:炭球炭饼都做得很大,酒楼铁匠铺的大灶才好烧,城外的砖窑石灰窑也用这个。
朱铭听明白了,煤屑数量就那么多,制作成煤饼煤球之后,主要卖给手工业者和冶炼场所。
至于成块的煤炭,自然不可能砸碎了做煤球。
砸煤需要人工,制球也需要人工,还不如直接卖煤块呢。
朱铭扭头问白胜:你们那天搬回来的炭灰,有没有给钱?
白胜说:给钱了啊。
你怎不说?朱铭责怪道。
白胜解释:相公说那东西没用,可以白捡。俺让店家白给,他却不干。俺寻思着,那东西也不贵,便自己掏钱买了些回来。
朱铭:
算了,没啥好说的。
朱铭吩咐:立即去买两块炭饼两只炭球回来!骑马去!
聚宝盆早就不抗拒白胜,因为晚上的夜草,主要是白胜在喂它。
一阵快马来回,白胜把东西买来。
这玩意儿果然挺大的,直径接近二十厘米,适用于冶炼炉和酒楼大灶。
而且,皆为模具压制,并非手搓出来的。
唉!朱铭暗自叹息。
初期白捡炭屑做原料是不可能了,而且一旦蜂窝煤畅销,竞争对手分分钟就能跟风。
必须改变经营策略!
第一,打响品牌,树立口碑,可用探花煤的招牌。(煤字在宋代,并不专指煤炭,木炭也可以称煤。)
第二,兼做煤炉生意,探花炉与探花煤配套。
第三,摸索改进原料配比,让自家的探花煤,比别家的产品烧得更久。
第四,尽快找到长期供煤商,现在的东京煤市属于供不应求。若无稳定的原料供应商,只能去官办场高价拿货。
剩下两天假期,朱铭都在做对比试验,煤屑原料不够了就去买。
三天小假,一晃而过。
朱铭又骑着马去上班,顺便将弹劾奏疏递上去。
宋代的奏事机构,有进奏院银台司登闻鼓院和登闻检院。
来自各地的奏疏和公文,先要发给进奏院,进奏院再转送给银台司。在京官员,可以直接交给银台司。
进奏院和银台司拒收的进状,可以呈给登闻鼓院。如果登闻鼓院也拒收,可以呈交给登闻检院。如果登闻检院也拒收,官民则有权邀驾,即当街拦车告状。(这一段的操作,也适用于普通百姓。)
朱铭骑马来到银台司,只允许在外厅呈交,任何官员都不准入内。
探花郎?
负责接收奏状的是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