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数量更是高居第一,为国内数十万子民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和肉食需求。
这么出色的农业条件,要是那些农人放弃种粮转而放牧,那真是一件再傻不过的事情了。要知道,就连以前喜欢抢劫地方部落粮食的罗刹人,现在都老老实实地在叶尼塞河流域一带种植黑麦、燕麦、大麦了,他们的沙皇更是在这些年里,迁居了不下五千农奴过来,就是为驻守在那里的两千名罗刹士兵和哥萨克骑兵提供稳定的粮食供应。
因为人口稀少,耕地面积广阔,渤海国还花费巨额资金,从齐国引进了许多农用生产机械,诸如畜力条播机、马拉小麦收割机、畜力脱粒机等,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还相应扩大了农业生产规模,使得大农场生产成为可能(渤海国未限制个人拥有土地规模)。
渤海国已历三代,虽然打下了偌大的一片国土,还将罗刹人一路推向西边,将他们撵得抱头鼠窜,一幅兴旺鼎盛的模样。但作为渤海的当家人,僧格却深知自身实力委实虚弱得紧,若没了齐国和北明的支持,说不得就会让罗刹人给反推回来,或者被南边那个庞大的秦国给吞灭。
整个渤海国,除了简单的粮食加工、毛皮加工、鱼产品加工,以及若干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小作坊、小工场外,连个像样的“现代工业”都没有。
没错,渤海国别说连火炮和火枪无法生产制造,就连一个铁钉都需要从北明进口。更不要说日常需要的棉布、肥皂、精盐、蔗糖、罐头,以及水泥、建材、五金工具和各种农具。
要知道,就连东丹国都在勃利城(今俄罗斯伯力市)有一座小型造船厂,可以生产一些内河平底运输船和百吨以内的桨帆船,有效支撑了本国的水上交通运输业。
渤海国空有庞大的国土面积,但囿于人口的稀少,真正实际控制的地盘其实相当有限,那些建立的城镇和定居点,大多分布在各条江河两侧或者肥沃的河谷、平坝地带,至于广袤的山区林地,基本上还是属于那些不服王化的地方部族,畏于王国的武力,纳贡臣服,并缴纳一些毛皮和砂金,以求平安。
此前数十年,渤海国依靠相对优势的人力资源和武器装备,可以轻松将侵入岭北的罗刹人逐退。但要是面临人口规模更为庞大,武器装备也没有多少代差的秦国,渤海国君臣若说心中没有畏惧之心,那绝对是骗人的。
想想自己也是年届六十五岁了,已然风烛残年,大限不久,僧格心中就充满了焦虑和不安。王太子舒德虽然已培养多年,性格也是沉稳有加,而且还曾去过北明的镇州、云州(今北海道),以及齐国治下的琉球、安南游历学习过,算是有些见识,但僧格依旧担心他不能应对将来复杂而严峻的地区局势。
“发展农业生产,当为国之要务。但是,建立一些基础工业、整饬道路交通、归化山野部族,也不可懈怠和放松。”僧格骑着马与王太子舒德并驾齐驱,缓缓行进在缓坡的草甸上,谆谆教导着自己的长子,“这些要务,按齐国人的说法,就是要‘苦练内功’,以我为主,提升我渤海国的自给能力。而只有做到这一步,我们渤海国于岭北地区的统治,方能有自己的根基。将来,才能以这个根基,是不断继续北扩还是西拓,或是南面直面秦国,才有几分底气。”
“儿臣记下了。”舒德郑重地点头应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