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谢家成了新一轮的热议中心。这可比东家少了个鸡蛋,西家婆媳吵架更稀奇。
大齐立国百年,其他几个村子还出过童生甚至秀才,二桥村可是连童生都不曾有。
是以一直有传言说,二桥村没文运——谢家虽是外来的,还能打破“诅咒”不成?
“村里那些碎嘴的声音,你们都听到了吧?”
谢家小院里,老徐氏气呼呼地叉着腰。
“咱拾哥儿怎么就不能念私塾?一群眼皮子浅的,以为我家乖孙跟他们家那些个七八岁了还尿床的歪瓜裂枣一样呢!”
“有些人无风都要掀起三尺浪,娘你又不是不知道。何必同无智之人计较!”
谢家老三谢森笑着宽慰他娘:“娘你尽管放心,儿子到镇上就请朋友打听附近有
哪些私塾,定给拾哥儿选个离家近、先生学问也好的。要是周遭没有合适的,就让拾哥儿去镇上的私塾,住在儿子那里就是了。”
老徐氏这才平复了胸中一股怒气:“你是个靠谱的,拾哥儿的前程就看你的了。”
秋收最忙碌的时节已过,三房两口子准备启程回玉泉镇,这就要和一家人告别。
尽管拿定了主意送谢拾上私塾,可全家人都对附近的私塾情况一无所知,只好将任务交托给人脉最广、消息最灵通的谢森。
谢森此前并不曾留意过这方面的消息,如今恰好去玉泉镇,自是要认真打听一番。
幼子即将离村,老两口很有些舍不得,忙指挥长子次子并两个儿媳将早已准备好的大包小包拎出来,给他们装上牛车。
家里种的蔬菜、果子,十来个鸡蛋,零零总总一堆土特产,都叫他们提回镇上去。
谢森连忙推脱:“儿子常年不在家,全靠大哥二哥侍奉二老。不过是回家搭把手,本是来尽孝心的,怎么能连吃带拿?”
“叫你拿着就拿着。”老徐氏不跟他客气,“哪是给你的?这是给亲家的。亲家把闺女嫁到咱们老谢家,又把你当亲儿子一样提携,你做女婿的可得尽心孝敬。”
小儿子毕竟带着人家闺女回来干了两个月的活,期间小儿媳妇张氏虽不曾下田,家里家外忙活却不推脱,老徐又不是什么恶婆婆,尽管舍不得儿子住在镇上,但晓得好歹,也知道将心比心投桃报李。
果然,小儿媳张氏脸上溢满了笑容,看向婆婆的眼神里都现出几分感动与濡慕。
咕噜咕噜。
牛车缓缓远去,载着一家人的期待,也载着一家人的挂念。
飒飒秋风中,谢家人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