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信息时代,这个‘时’是及时,是当天。
现在,这个‘时’能保持在一个月内,那都是合格的。
如果能半个月内送到读者手里,那就可以说一声及时了。
如果能做到一周,那你就是这个时代的‘口舌’。
更何况,大明周报是独一份的,没有人任何竞争对手。
这玩意儿的威力,只要不傻都知道。
朝廷不可能放任私人办报,也不可能办好几份报纸,让它们相互竞争。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很多年,大明周报都将是唯一的报刊。
所以,他们不需要太考虑时效性。
“但时效性太差也不行,毕竟我们是一份周刊,是朝廷主办的周刊,不能做的太差。”
“所以,洛阳地区必须做到即日达。”
“中原和江南那几个靠近江河的省份,必须做到一周内送达。”
“偏远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送达时间,但最晚也不能超过一个月。”
“海外除了淡马锡,别的地方只能随缘了。”
至于找谁来运输,解缙和方孝孺觉得利用漕运和驿站体系就不错。
这是最省时省力的办法。
但陈景恪却提出了不同意见:“驿站和漕运牵扯太广,而且也更加的重要。”
“这两条运输体系,不出问题则罢,出了问题就是杀头大罪。”
“一旦合作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耽误了政令传达,这个责任谁都负担不起。”
“报刊虽然属于朝廷开办,但实际上就是一种商品,重要性远没有那么大。”
“单独组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运输线路,是最好的办法。”
解缙摇摇头说道:“成本太高了,就算陛下同意,内阁和户部那一关也过不去。”
方孝孺也反对道:“在驿站和漕运之外,另建一条运输体系实无必要。”
陈景恪笑道:“若仅仅只是为了运输报纸,就建一条运输体系,确实没有必要。”
“但谁说这条运输体系,只能运输报纸的?”
解缙两人都愣了一下,不解的道:“还有什么东西需要运输的吗?”
陈景恪说道:“公家没有,私人可以啊。”
见两人依然疑惑,他就进一步解释道:
“比如信件,现在官吏传递信件可以委托驿站捎带,普通人只能靠商人或者乡邻传递。”
“时效性没有保证,能不能送到也同样无法保证。”
“家书抵万金,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固定可靠的送信渠道。”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