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大成就,那就看他们的悟性和造化了。
总而言之吧,对于书院来说,做到了问心无愧。
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是个最好的结果,也能对家里有个交代。
他们自然很高兴。
送走白英和学生们,陈景恪看着满脸不舍的程一民,笑道:
“好了好了,知道你和学子们感情深,舍不得他们走。”
“可古人说的好,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学生们也大了翅膀硬了,该让他们飞了。”
程一民很是唏嘘,说道:“不知不觉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从中年变成白发苍苍。”
陈景恪说道:“打住……您老人家确实有白发了,但还不到白发苍苍的年龄。”
“别的不敢说,再活个一二十年是没问题的。”
还不到六十岁呢,好好的给我当牛做……咳,好好的教书育人。
程一民也只是感慨一下,并没有真的打算退休之类的。
好不容易找到志同道合者,在算学届也是大宗师级别的人物了。
未来编撰算学史,他是无法越过的人。
现在他正干劲儿十足,怎么可能会退。
之所以这么感慨,是因为这是洛下书院创办以来,第一次送走学生。
是的,洛下书院创办至今已经九年多,除了因故退学的。
这是第一次正儿八经送走学生。
原因并不复杂。
招收的学生年龄都不大,普遍十一二岁,最小的才六七岁。
后续他们每年都会招一两百人,也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在这里学个十年八年是很正常的。
之所以专门招小孩,是因为理科最重基础,需要从小培养。
而且不得不承认的是,小孩子的学习能力,是要超过成年人的。
尤其是十来岁到二十来岁,是思维最活跃,也是最容易迸发灵感的时期。
再过一些年,身体方面,持续衰老会影响思维。
经验方面,则会被之前学过的条条框框给束缚住,难以突破旧有的知识框架。
所以洛下书院的正式学子,只有小孩子。
成年人想加入,除非是那种极有天赋之人,不过这种人太少了。
而且成年了还愿意加入洛下书院学习,基本都是衣食无忧,又真正喜欢理科的那种。
说的难听点,就是吃饱撑了没事儿干的那种人。
这种人也不存在毕业的想法,恨不得一辈子都在书院里一起学习研究。
所以,这十六名学生,确实算是第一批正式送走的。
而且大家都能预感到,这十六人的离开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学生离开。
陈景恪习惯了学生流转,且他来书院的时间确实不多,感触不算多深。
程一民不同,将家搬到了书院,每天吃住都和孩子们一起。
亲眼看着他们长大,感情是不一样的。
再加上年龄大了,最是受不得离别。
想到孩子们即将离开,他自然不舒服。
不过他也不是那种矫情人,发了几句牢骚,陈景恪安抚几句就恢复正常了。
转而谈起了正事:“部分学生年龄大了,受限于天份学业上也难有大的作为。”
“强留在书院就是害了他们,也该给他们一个交代了。”
“你想好怎么安排他们了吗?”
陈景恪正色道:“书院安排出路,这不能成为规矩和常态,否则很容易就形成党派祸国殃民。”
“不过现在正值用人之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