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过脉后,无恙的可凭竹签子去找空帐篷先住着,每个帐篷差不多能住十人,若有沾亲带故的,自行找他人协商,但不允许产生冲突。否则,官兵不问原由,一概将人拉去充军或充徭役。
而竹签子也不能丢,丢了就没粥可领。当然,为了防止难民不老实,多领签子多打粮食,一经发现,同样不问原由,同样拉去充军或充徭役。
三,最后要进城,不管有无户籍、路引都一视同仁,官府都给了难民五种选择的余地。
考虑到此次除了开春以来一直大旱的缘故,再加上各种天灾频发,暴民为祸,匪患横行,以致各地死伤不计其数。人们逃难时未必都带着户籍,路引就更不可能提前准备好。
因此,刺史上奏朝廷,调请各地守军缴匪,并鼓励难民返籍重建家园,此乃第一种选择。
无疑,比起离乡背景,流离失所,有田有宅的日子才更让百姓心安。所以,官府才会第一时间安抚人心,让四处漂流、居无定所的难民自主选择回乡,也可算是稳定民心工程之一。
第二种选择,充军,入军户籍。简单而言,就是平日可以在自家的军田上呆着,但你不能乱走,同时战时要应调随时上战场拼杀。
第三种选择,基本是属于犯了事的,脸上刺字充徭役,修桥铺路、填河沟、建堤坝、挖矿,相当于贱籍,没有人生自主权,官府要你干啥你就得干啥的那种。
第四种开荒,去两州之间的荒地开荒,那里地处偏僻,急需发展,故朝廷给出相应的政策辅助。愿意去开荒的每户每人,可在州城领取二两银子并半个月口粮,且开出的荒地全归个人所有,且五年内不收取任何赋税。
最后一种,落户。
引导的官兵虽没明说,可任谁都听得明白,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弹性就大了,就是说,端看人家觉得你可以留下,你就能留,说你不能留,你就是再想留,也不能留,这就全看守城官员如何判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