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得了价格。
俞允成乐了,这试验,只要炉子造得好,有手、有时间就行啊。
不过他还是问出了心中的问题:“这办法这么简单,产品又好,那么代价是什么?”
任何技术都是在取舍之中前进的,就好像5G技术,在同等其他条件下,如果想要高速率,就必然要放弃广覆盖。
香农定理:你说得对。
高振东道:“这个办法长不出太大的晶体,一般直径不会大于15mm,长度只有几个厘米,但是够用了。而且还有一些其他的毛病,比如杂质,进去的时候是多少杂质,那基本上都会熔入晶体中,同时高温缺陷较多,石英管本身也有可能在晶体里形成杂质等等。但是重要的是,即使这样,只要控制得好,那这东西就能用。”
其实只要是制备体晶体的方法,不管哪一种,碲汞镉这玩意就没有能长大的,所以晶体小这个缺陷也就无所谓了,大家都一样烂,其他的在现阶段也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虽然不知道高振东的信心从何而来,但是见他说得这么斩钉截铁,俞允成也非常振奋,这样看来,这个办法除了时间长点之外,在当前条件下还真就是最合适的办法了。
哪怕做实验会出现反复,但是对于他来说,花上个半年一年的,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虽然从高振东的要求来看,一次试验主过程大概是50来天,如果顺利的话就是两个月就搞完了,不过加上改造加压炉、可能的失败反复等等,高振东一开始说的半年到一年还真是不夸张。
从高振东这里拿到了下一步结晶工艺方法材料的俞允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待几天。
没办法,这个项目周期实在长,每一点时间都是要节约的。
不过临走之前,他带来的同志,利用三轧厂的单晶炉,又拉了一批二氧化硅走了。
用量比较大,不太够用了。
顺便把部里批的一台单晶炉也拉走了,没错儿,作为单晶炉的参与单位,他们现在才批到一台单晶炉。
前面生产的,除了1274厂要的之外,都是就地投产,刚下线就上岗,参与到给大漠那边拉制那批硅单晶的工作里面去了。
——
这是个干劲十足、热火朝天的年代,高振东、俞允成他们在忙,同样的,别人也没闲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