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水调歌头》中,看出一种志在新法的意图。
他甚至联想到李瑄在感叹跟随他的“知己”太少。
他有什么理由不去帮助呢?
失败了,不过是辞官归隐罢了,正好清闲。
夜宴之上,人们在争夺一份份《水调歌头》。
而真迹在李隆基手中。
这意义非凡的《水调歌头》,李隆基是不会还给李瑄的。
他要放在南熏殿内,闲暇时间,观赏几遍。
如果能找到灵感,说不定能在诸多名曲中,填一首类似于《水调歌头》的词。
“圣人,臣请会面诸臣……”
李瑄向李隆基拱手道。
他一直在台上,感觉不合适。
“准!”
李隆基点头,准许李瑄与众臣欢愉。
旁边的杨玉环看见李瑄离去,怅然若失。
但她只能眼睁睁看着李瑄的背影。
“玉环,宴至七郎的词曲,已过高潮。不如去沉香亭赏月?”
李隆基向杨玉环说道。
宴会深夜,李隆基酒酣,他的兴致也没有起初的那么大。
他觉得接下来,已不会有诗人再呈上诗赋,因为有《水调歌头》在前。
“在此也可赏月,三郎是圣人,离开这里不合适。”
杨玉环如此向李隆基说道。
“也对!”
李隆基认为杨玉环善解人意。
去沉香亭上赏月,和这里差距不大。
李隆基开始邀请一些臣子,上来对饮。
李瑄在下方,与大臣们互饮酒。
“明日要登贵府请教曲谱。”
有大臣向李瑄讨要《水调歌头》的琴谱。
“一定,随时欢迎!”
李瑄点头。
不得不承认,诗歌可以在这个时代增加声望。
如果没有诗词包装李瑄,虽然李瑄天下大英雄。
但在文人心中的地位,一定远不如现在。
屠戮豪强的举动,也一定会有更多文人加入口诛笔伐。
在李隆基心中,也会有一定影响。
“右相,我敬你一杯!”
李瑄举杯向李林甫敬道。
“好词!”
李林甫笑脸相迎,与李瑄一饮而尽。
“左相,中秋以后,你一定无病无灾。”
李瑄又向裴宽祝福道。
“国家有七郎这样的俊杰!国家之幸,万民之幸!”
裴宽举杯,感慨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