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朝议。
张周出现在朝堂上,因为内阁提前已知晓有关王守仁上奏之事,所以从传统文臣的角度看来,张周这次上朝的意图很明显了,就是为王守仁去争取大同修城的钱粮。
在朱祐樘亲自提到王守仁的上奏之后。
张周话都还没说,刘健走出来道:“启禀陛下,以总制宣大等处军务之督抚之官,兼任巡抚大同之职,本就是权宜之计,而今大同军务已稳定,当另派大同巡抚,以总辖地方军机要务之事。”
内阁先出手。
意思是,王守仁既然提出他在宣大总制的职位上干的很费力,那也别勉强他,也不是说要下他的职位,而是给他找“助手”。
朱祐樘望着张周道:“秉宽,你意下如何?”
从话语中展现,其实皇帝已经比较认同刘健的说法,毕竟王守仁再牛逼,入朝当官还不到两年,哪能做到那么面面俱到?所以刘健的提议也并不是无的放矢,或是在故意打压王守仁。
但当皇帝的,现在已经倾向于在军务之事上,基本全听张周的,所以他才会认真去问询张周的意见。
张周道:“回陛下,臣认同刘阁老的说法。只是在派谁去的问题上……臣认为,应当以有地方安民资历的老臣前去方可。”
我不但认同你刘健,还跟你提出,要选个有资历的老臣,意思是我不跟你争。
朱祐樘道:“秉宽你有何好的人选吗?”
张周笑看着刘健道:“还是听听刘阁老的意见。”
这下别说是刘健心里犯嘀咕,连周围的大臣都没搞清楚,今天张周这么“好说话”了?
刘健也不管张周到底是何用意,固执己见道:“回陛下,臣举荐山东按察使刘宇。”
从刘健推荐的角度来说,他并没有超出职责,是皇帝让他推荐的,而且在大同巡抚的人选上,他的选择在张周看来……非常正常,因为历史上刘健在大同巡抚出缺时,所举荐的也的确就是刘宇。
当然时间上不吻合,可有一点,那就是刘宇在地上政绩上搞得非常好。
奈何这个人……未来攀附刘瑾,且只是会做体面事,并不是那种勤勤恳恳做政绩的,而是会文过饰非的官员。
朱祐樘问道:“秉宽你如何看?”
明明是刘健所举荐之人,但皇帝仍旧执着于要问张周的意思,言外之意,你们所举荐的边疆督抚,若没有张周的首肯,那都是白搭,还真以为让你们出来举荐,就能由你们决定了?
张周道:“回陛下,臣对于山东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