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人口登记,同时取消官奴,鼓励私奴逃脱。”
李世民还以为殷清风会再次说出长篇大论,结果只三句就结束了。他等了好一会儿,问道:“这就没了?”
殷清风反问道:“叔叔觉得太少了?”
李世民心说,当然太少了!好不容易解决了阿兄,正想大施拳脚,好好展现自己的雄心壮志,结果就三句话,而且还是早就讨论过的事情,当然太少了。
“叔叔可知一句话叫做“帝王一句话,臣民跑断腿”?”
“什么意思?”
“帝王要颁布一项政令,首先要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研究如何解决,最后才让官员去落实。
这道政令对于各地官员来说,就是纸面上的几句话,但想要完全的完成这个政令,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以新式农耕方式做例子。
首先,河北与江淮两地,因为气温的不同、耕种的五谷不同、人口数量的不同、官员的能力不同等等,可能河北只需两年就能完成,而江淮地区需要四年才能完成。
其次,叔叔又如何确定各地已经完全按照政令的要求,达到叔叔想要的结果?
所以,政令颁布之后,要给各地官员一个合理的时间去完成,然后再派人去检查他们完成的情况。不能说叔叔在长安下达了政令,这个政令就能立刻落实的。
越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政令,越不能急着制定,也不能急着去要求各地官员去完成。
前面的三件事,在小侄看来,如果五年内能完全落实,已经很不错了。这三件事,对于绝大多数的官员和百姓来说,都是他们没经历过的,他们需要时间去接受、需要时间去认同。
而一旦他们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好处,他们才会真心的支持。只有获得百姓的认可、支持,他们才能从内心里感激颁布这样政令的那个人。”
李世民一边认真听殷清风解释,一边在琢磨,从没接触过政事的殷清风,是如何知道这些的。如果说帝国之论,尚且看做是出自少年的臆想,可涉及到政令的具体实施,就不是一个未涉世事的少年能知道的。
还有,刚才殷清风说他不能出仕的理由,这也让他难以接受。
不管马蹄掌、新式农耕、铜钱改制等,都可以看做是殷清风聪颖的缘故。可是想做到看清人心险恶、面对名利不动心,就不是一个还不曾及冠的少年能说出来的话。
殷清风出身世家,的确不假。可他是庶子庶孙,殷峤绝对没可能去教导他这些,就更别提殷元了。而且,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他在两年前,不但没有显露出任何过人之处,甚至表现得比他阿兄更内敛木讷。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