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在他还有半年的时间来比对参考各种档案信息,再做最后的安排。
“半年后,你们就要离开这里了。不要悲伤。
别的佃奴之子,致死也不识一个字;别的佃奴之子,这一生也住不进两层高的房屋;别的佃奴之子,永远不可能过上一日三餐中两餐有荤食的日子;别的佃奴之子,更不能成为教导学生的夫子。
你们还比这世间绝大多数的寒门子都幸运。
那些寒门子,九成没有读书的机会;那些寒门子,要终日劳作到死;那些寒门子,要为一日两餐发愁;那些寒门子,以后见了你们要尊称一声夫子”
说到这里,殷清风也有些激动。
“本侯在你们结束学业之际,送你们八个字:明德砺志,求知笃行。
明白做人的道德和德行,用来磨砺自己的志气,用坚定的脚步在求知的路上走得更远。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做人要脚踏实地,明道理,懂德行,唯有坚定自己的志向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要做到:不为物喜,亦不为己悲!”
刚才还怀有别样心思的韦氏族人沉默了。
“别的佃奴之子”和“那些寒门子”的对比倒也罢了,无非是李世民在收买人心。
“明德砺志,求知笃行。”可由《礼记·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来。可“不为物喜,亦不为己悲。”,却需要豁达的胸襟、处事的深远才能说出这样深奥的话来。
殷清风才年岁几何?
他们可以和其他世家一样不看好李氏,可如何看待做出“手杖诗”和说出“不为物喜,亦不为己悲。”的殷清风?
殷清风有三个结局:李氏亡,他亦亡;李氏亡,他还在;李氏长存,他长存。
李氏的存亡,尚在两可之间,但殷清风若没有为李唐殉葬,韦氏该如何摆正位置?
“你们年华正好,本侯的年华也正好!今日与君一别,他日再、见!解~~~~散!”
殷清风本想让韦纲或韦津上来讲几句,但想一想他又作罢了。鬼知道他们会说些什么,到时候是阻止还是不阻止?
“拜别阿郎!”
毕业的学生,轰然作别。
响亮的声音,惊醒了沉思的韦氏族人。
他们抬头看见,距离大门最近的一队学生排着整齐的队列,和踏着整齐的步伐,鱼贯走出大门。
接下来,依照距离大门的远近,一队队学生消失在眼前。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