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无雨,眼看着旱情已成,任职泰安知府的田书元一边上书朝廷,请求减免府中年记田地赋税,一边请求省里帮助,藩司开藩库购粮,缓解百姓嗷嗷待哺之苦,自己则命令两县的县令抓紧安排轻壮民夫挖井取水,以求自救。
莱芜县的县令叫项进,上海人,捐纳出身,在这莱芜县的大老爷任上做了三年。咸丰元年的时候,有御史参劾他在任上:‘在任一年,亏空累累’,后来田书元派人查明,情况属实,免了他的县令。省内藩司衙门挂牌,派了一个叫汪诚的候补知县接任。
汪诚到任之后,却发现县里的粮库全然空空落落,完全没有办法做交接——明清县官,其责甚专,库银粮米不妨做出亏空,若是因为公事,而且亏空不是很大的,自然有上官体谅,官也很可以做得下去。即便离职,州里的上官也会责请后任为之填补亏空。
久而久之,便成了惯例:某官到某县去,须以照册接收,也就是承认前任未曾亏空(或者亏空不大)为接任的条件。亏空不多,自然陈陈相因,照数移交,但接事以后,发现前任留下的亏空太大,实在无法弥补的,则必会及早退身,反正一省之中候补知县很多,不怕没有人来尝试。
项进之辣手就在于此:亏空搞得连敢于尝试的人都没有!闹到最后,还要请他来回任不可!其实这也是他聪明的地方,如果自己填补了一部分,使后任觉得事尚可为,则又何必‘倦勤’?这就是官场上所谓的‘抗不弥补’,为‘自固之计’!
回到任上的第二年夏天,县内大旱,项进开始组织民夫挖井取水。按照朝廷的则例,这样的民夫每人每天有六钱银子的工钱,他想了个点子,请来了县里士绅、教官、训导、三班衙役等人说:“天值大旱,想来朝廷不久便会有恩赏钱粮下拨,万岁爷身在九重,记挂百姓,这一年的钱粮,怕就是要免除了。不过,万岁爷体贴我等,我们却也要努力报效朝廷,本官以为,大旱不是人力能够挽回,我等却不能因为天旱而少了孝心。所以,本官发奋报效,自捐半年的俸禄,以为填充我县本年赋税额度。其余不足的部分嘛,就要靠大家多多支撑了!”
很多人都知道项进上任以来锱铢必较,刮得天高三尺,听他居然肯捐出半年俸禄,都觉得奇怪,又心存疑窦,有个士绅便问道:“大人,不知道这多多支撑,可有所指?”
“本官想,首先就是要把征用轻壮的浮费减轻一些。朝廷有成例,本官也不敢违背,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