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吃饭仍旧还没到开席面的时候,但多了几桌帮厨的,明天早饭过后上午这段时间就是祭祀的时候,计划后日返回城里,父母,妹妹也都融进了村中,到是他这个土生土长,之前一直呆在村里的人反到有些格格不入了。
或许是心态转变,以前把这里当成家,现在却把这里当成了根,所见所感都挂钩成了回忆,以前村里宁静的日子离他越来越遥远了,能追忆,却不知道再如何去切入。
因为是夏季食材不易存放,一般会在入夜的时候把热菜上蒸笼蒸好,明儿中午在蒸热就可以了,其余凉拌菜也是如此,先煮好,煮好的肉相比生肉能存放超过一倍的时间,在有剩余的生肉要么挂在通风口,吊在古井里或是放在水缸上面,至于冰箱,这是个奢侈玩意儿,只有村口的小卖部里面有,村民有时候多买了肉,为了防止坏掉,就只好拿去小卖部帮忙冰冻,当然会付一点电费。
寻常村民家的电费支出在十元左右,普遍不超过二十元,水是井水或是河水,至于柴火,这个显然不要钱,每月二十来元固定花费,可就因为这点钱闹矛盾的都不在少数。
而人均收入方面,有些家庭低得可怕,种出的粮食又卖不起价格,惟有养家畜划算,可也得看当年家畜的市场波动价格,年生不好,一年下来算是白忙活了。
是夜,张衡穿了条火炮(内裤)在古井边擦完澡,换了身清爽的衣服。到现在却还没到睡觉的时候,一家子还有话要谈。
祖奶奶今夜也在爷爷家住下了。还有赶来的三个姑姑,共生有两个儿子比张衡年龄大已经出去打工。一个女儿已经嫁了,还有两个女儿比张衡小,这次也带了过来,分别是十五岁和十四岁,正是读初中的年纪,但如果不是成绩非常好,读完初中也就到头了,要么待在村里到了年龄嫁人,要么外出打工在看情况。
“大姑、二姑、三姑、大姑爷、月儿。姗姗。”张衡一到堂屋就叫喊道,里面人可真不少,爷爷奶奶,大伯一家三口,父母,妹妹,还有祖祖,加上他一共有十八个人,三位姑爷也过来了。两个在务农,一个在水泥厂上班,都只能算日子过得去,两位表哥没有赶回去。已经去外地打工去了,过年都不一定会回来。
十八个人把堂屋坐得满满的,六十瓦的电灯泡光亮着。还有电视机,但声音却开到了最低。只是图个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