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真就不是虚言,在把柄被弘晴所拿,而又被自家主官良渚狠狠逼压的情况下,仅仅不过半个月的时间里,百余河漕衙门的大小官吏们居然真就凑出了一百余万两的银子,至于所差的三十余万两也都由相关责任人再度签押了一番,签署了份还款计划书。待得到六月十三日,弘晴的清欠工作算是胜利告终,连着两道本章急送至京,老爷子深为嘉许,传旨好生嘉奖了弘晴一把,不单准了弘晴所奏诸是,还赏了个双眼花翎,并诏令奉旨清欠的四爷加快准备进度,直逼得四爷方寸险些为之大乱。
差使能办得如此顺利,弘晴自是高兴得很,倒不是对那赏赐的双眼花翎感到振奋,而是有了此番清欠的榜样在,四爷那头可就要急红眼了,只要四爷方寸一乱,京师里的清欠必然要惹出大乱子来,真到那时,四爷的办事能力恐怕就得遭到老爷子的严重怀疑了,再说了,弘晴原本就不担心四爷能成事,毕竟京师可不比河漕衙门,那地儿水原就深得可怕,没见一帮子纨绔旗人都敢玩逼宫的把戏么,这一清欠还清的都是权贵,后头的乐子断然小不到哪去。
四爷将如何办差?嘿,弘晴此番清欠之雷厉风行都已成了先例,尽管四爷或许能看得出这就是个坑,可为了办成差使,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往下跳,此无它,拿把柄来逼人就范无疑是清欠的最快捷之手段,为了不被弘晴给比下去,四爷除了用强之外,怕也没旁的法子好使了,而一旦用强的话,一开始或许能见效,可到了后头,怨气日积之下,必然要再度上演前番的逼宫之戏码,真到那时,可就该轮到功成名就的三爷回京收拾残局了,这么两下里一比较,三爷岂不得明显压过四爷一头,而这,正是弘晴所要达到的近期目标,当然了,这尚都是后话,能不能真按着这个剧本走了去,还得走着瞧才能见分晓。
京师里的事儿,弘晴此时管不着,也懒得去理会,左右有老十五兄弟俩在那儿盯着,有个啥风吹草动的,弘晴都能在第一时间知晓,自是无须花太多的心思,倒是三爷那头的连番来信催促,弘晴却是不敢大意了去——三爷那头的日子很不好过,不为别的,只因河南原就是个匪患极重之地,民风之彪悍不在山东之下,纵使三爷一赶到洛阳,便已着手开始赈灾之事,奈何河南就一穷省,本身存粮有限得紧,这才开仓放粮没几天,各处粮仓就已告急连连,而从两湖调集的粮秣却又因洪水之故姗姗来迟,眼下虽已开始向灾区各府调拨,却显得颇有些迟了,各地都有哄抢事件发生,民变之迹象已现,加之老爷子原先答应的百万两重建资金一直迟迟未到,三爷捉襟见肘之下,亟盼着弘晴此处整出来的百来万两银子下锅呢。
没法子,三爷急了,这黄河溃口不堵上,赈灾的进程就难以顺当进行,一旦真有大规模民变发生,三爷怕就得坐在火山口上了,又怎能不为之心急如焚的,这接二连三地来信催促之下,弘晴自不好再在济宁城多迁延,于六月十四日,在一众河漕衙门们的“热烈”欢送下,率一百五十余王府侍卫以及临时调集的三百绿营军,押运着百万两银子,沿着官道赶到了菏泽,由此进入兰仪(今之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