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输了个底朝天,然后病死在白帝城,可东吴众多大将都兴不起西进川蜀的念头;到了蜀汉灭亡的时候,刘禅都已经投降了,老弱残兵还靠着地形优势,打退了号称东吴最后名将陆抗的进攻。
看到附近的山川形势,金尚就明白,别说是古代冷兵器时代,哪怕是现在,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一旦拿到手,就拥有了主动权。
在行政区划上,这地方单独出来,是大势所趋,就跟汉中要归陕,川西要成为成渝的搭头一样,都是出于平衡的考量。
一句话,李冰修建都江堰后造就了天府之国,导致川蜀盆地大平原太容易闭关自守了,将东西南北几个重要关卡锁住,外面就进不来,里面出去也不容易。
天下未乱蜀先乱,世界易平川难平!
这句话虽说有些偏颇,但也有几分现实考量。
特殊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川渝本地人十分明显的群体人格特征。
勤劳朴实,坚韧不拔,勇猛果敢,乐观豁达的态度。
渝州人很讲义气,但也容易意气用事,忠义精进,可也容易走极端。
这种性格,在商海沉浮,很容易在草莽时代出头,可一旦做大,又会遇到一些人事上的现实难题,要是决策团队犯了错,那就更糟了。
熊猫科技就遭遇了近半个世纪最大的挫折,顺风顺水这么多年,深耕川渝市场,守成有余,进取足,除了云贵川,在国内占据的市场份额并不大。
国际化程度也不够高,只有部分经济实惠的低附加值摩托车,柴油小货车在东南亚,中亚稍微有点存在感。
有鉴于此,在经过一段时日的市场调查后,熊猫科技引进并消化了一批技术成果,根据欧美需求特点,做了几个弹性燃料和双燃料动力车,主打低碳经济环保。
钱投了,生产线建了,车造出来了,可他们高估了国外的开放程度,低估了车主的消费惯性,品牌认可度和建立销售渠道、配套售后的难度。
像汽车这种生活大件,影响深远的行业,并不是你想卖就能卖,靠物美价廉就能赢得青睐的。
国内的生物燃料推广还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乙醇汽油只在少数几个省市有试点,生物柴油的成本高昂,压缩天然气动力的市场认可度也不是很高,没有企业愿意亏本做。
本土市场狭窄,国外市场又挤不进去,熊猫科技一下子就陷入到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挥刀割肉止损吧,又舍不得,跑营销吧,效果又不明显。
至于金尚为什么会注意到这一家数千公里外的制造企业,只因为金尚在下达船舶订单的时候,考虑到多方因素,选择了少量电推船和双燃料推进器,也就是同时烧液化天然气(LNG)或者液化石油气(LPG)和柴油的动力系统,以烧气为主,柴油为辅,既节省能源消耗,降低百分之四十左右的运营成本,还附和低碳环保的要求,能争取很多优惠补贴。
设计之初,找了国内很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