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比方,假设嬴州是家上市公司的话,那大秦就是董事长,而嬴州的各大世家则都是小股东。
这也是嬴州大战爆发后,大秦这边反的都是小家族,大家族一个都没反的主要原因。
在这一套策略下,嬴州世家在地方不但控制权,还有兵权,差不多相当于是小军阀了,但这恰恰就是大秦所希望看到的,毕竟还要依靠他们去和联合军对抗
其实就算王翦不解除限制,在地方有钱有粮有人的嬴州世家,也还是会在暗中自行扩充实力以自保,而解除限制也只是让他们更加光明正大而已。
至于这些家族有了军队之后,会不会像四国和九州的本土世家一样,也跟着联合军一起反叛呢?
这种可能性自然是不可能彻底避免的,但事实证明,最终反的还是些不成气候的小家族,没有一个大族选择造反。
这也恰恰说明了大秦与嬴州世家共治的利益捆绑政策是极其成功的。
正是因为嬴州大族的利益,早就已经和大秦息息相关,而联合军不但无法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反而还会从他们手中夺走权利,所以他们才会无视家国大义,如明末时期随满清一起灭明汉人大族一样,全力帮助大秦对抗联合军。
因为反秦就是反他们自己,他们自然不可能反他们自己的。
不过大秦和嬴州世家共治嬴州的政策,在传回国内之后却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毕竟大秦世家也只有经济主导权,而没有地方控制权,以及招募私兵的权利,但却给了嬴州世家这么多的特权,这不是妥妥的双标吗?
凭什么嬴州那帮亡国蛮夷却能享受比本国世家更高的待遇?
为此,不少世家出身的官员上书,表面上反对大秦的利益捆绑政策,实际却是想为本土世家争取同样的地位。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某次朝会上,嬴昊更是为此大发雷霆,一连罢免了十六名反对官员后,这才压制住了朝内外的各种反对声音。
但嬴昊也知道,这只能压制一时,根本问题不解决的话,那些世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至于根本问题是什么?本质上还是一个国家,却出现两种不同的制度,大秦这种光明正大的双标行为,让很多人不甘的同时又心生侥幸。
对此,嬴昊自然是极为重视,毕竟这股风气不压下来的话,以后麻烦就没完没了了,于是连续召开了八次朝会,专门商议了嬴州政策的问题。
众臣在经过一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