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诸葛亮一个动之以情,一个晓之以理,成功把刘繇拿捏住。
让他不得不答应后续去鄱阳、春谷,以扬州牧的大旗,先对付新冒出来的敌人祖郎,而后再徐图孙策。
不过,刘繇终究是身患重病,哪怕答应了刘备的请求,当晚他还是以病体沉重,经不起水路颠簸劳顿、不宜远行为由,希望拖延些时日,等他病好。
刘备看他已经病得这样了,原本倒也不想难为他,主要是不好意思开口强行拉人,太史慈也在一边看着呢。
好在诸葛亮见事明晰,他已看出来:刘繇这病是不可能痊愈了,再等下去,就得直接等到刘繇埋土里了。
所以当晚诸葛亮趁着太史慈不在,私下里跟刘备献策:“将军可还记得与家兄之约?我听说,去年家兄去豫章之前,糜竺麋子仲曾请教他让海船平稳的改造之法吧?”
刘备也想起这事儿了,连忙点头:“确有此事,而且我记得子瑜临走前三天,突然对此事非常上心,还挑了一条船做实验,在船两侧水下部分加了两块首尾削尖的横板,然后就坐了那船南下的——对了,莫不就是你们此次回来时坐的这条?”
刘备说着说着,才想起前天看到的这条诸葛亮坐的斗舰非常眼熟。
毕竟广陵军中就这么几条大战船,当初只给了诸葛家一艘能坐五百人的斗舰,今天回来时诸葛亮坐的也那么大,铁定是同一条无疑了。
诸葛亮立刻承认,并且解释:“家兄在豫章这三月,倒也把他在广陵时未竟之事都与我说了,我恰好略懂工巧之术,所以进一步改良了这种‘舭龙骨’的设计,反复实验,调整其尺寸形状——将军难道没发现,这两天坐船时,颠簸的程度特别小么?”
舭龙骨这个词也是诸葛瑾这几个月里说漏嘴的,因为这种减轻船体横摇的稳定鳍原本学名就叫这个。诸葛瑾跟自己弟弟说话时,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因为他知道这一世将来肯定要发明有龙骨的船只的,这样才能彻底提升航海技术和抗浪性。先把这个概念提出来,说不定能启发诸葛亮提前思考“造船时加几条纵贯全船头尾的坚固木材,能起到什么样的改良效果”。
诸葛亮被“龙骨”这一概念启发后,虽然最近没什么时间思索造船,但也触类旁通想到了不少思路。
此刻,刘备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