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铁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八章 邺城缔约定,胶东收残局8

第八章 邺城缔约定,胶东收残局8

    不提这句同样耳熟的话,审配之言确实没毛病。

    别的可以先不提,单单是邺城内城这近二十万张嘴,就是个天大的问题。

    更何况审配的三万余骑兵,还刚刚被卫府打残、打退。

    遑论城外可是五万余卫府铁骑,率军者还是跟袁绍有血海深仇的夏侯兄弟!

    袁绍不主动低头求和,难道还要学习当年那个伪君子、洛丹伦大义士臧洪?

    袁绍默默流泪、长叹一声。

    审配也长叹一声。

    “明公,无论如何,颜良将军曾受明公大恩,此番明公请颜良斡旋,未尝不可为也。此外…

    赵子龙亦曾为明公重用,况且赵从文亦曾为明公之臣,明公终未犯僭越大错,于情于理,赵从文皆应与明公和谈。”

    袁绍默默颔首。

    “正南,此事你不宜出面,便改为由仲治、佐治昆仲主持…”

    说着说着,袁绍的神色再次变得坚毅起来。

    其人紧紧执起审配的手,语重心长对后者道。

    “正南,你务必化悲痛为力量,并牢记此次教训,今后河北仍需你尽力辅佐!”

    审配重重颔首。

    “明公尽管放心,但使配一息尚存,必保河北不为赵贼所侵夺!”

    袁绍微微一笑,心中倍感欣慰。

    “甚善!甚善!”

    言罢,袁绍复又道。

    “正南,你既为我肱股,今后还望你与河南诸君精诚团结!”

    审配咬了咬牙,张口欲言又止,最后其人微微颔首。

    “明公放心,无论如何,配必保河北平安无事!”

    审配与河南人斗了十余年,这敌对关系怎么可能说改就改?

    袁绍心中有些失望,但其人还是颔首道。

    “如此,请正南多多用心!”

    审配再次重重颔首。

    “明公放心,待大火熄灭,配便须返乡安抚族人、此后必勤加练兵!”

    袁绍稍稍松了口气。

    “甚善!正南且早些安歇。”

    审配作揖而退。

    待其人走远,袁绍幽幽一叹、久久无言。

    同一时间…

    打残、打退援军之后,卫府众人望向邺城中犹然熊熊燃烧的大火,有些意兴阑珊。

    包括夏侯惇、夏侯渊兄弟在内,众人皆了然…

    袁绍明日必将主动和谈。

    云哥宽慰诸曹氏、夏侯氏道。

    “诸君不必如此沮丧。经此一战,袁本初必活不长,诸君亦可谓为曹公报仇雪恨。”

    颜良此刻同样乐不起来。

    与诸曹、夏侯氏不同,颜良与袁绍委实是恩怨难分。

    思及昔日举主即将命不久矣,颜良怎么可能高兴得起来?

    但其人同样宽慰起诸曹、夏侯氏。

    “诸君此番一战而竟全功,主公必有厚赏,且河北黎庶皆未遭战事荼毒,此乃不幸中之大幸焉!”

    诸曹、夏侯氏的二号人物(一号人物是曹老板遗孀卞夫人)夏侯惇勉力一笑。

    “妙才、子孝、子和,诸位子侄,某等而今确实可谓为孟德公报仇雪恨,待来日袁贼主动求和之时,某等再羞辱其人一番不迟!”

    诚然。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就算诸曹、夏侯氏羞辱袁绍,袁绍也惟有暂且忍下这口恶气。

    但话说回来,谁让袁董当初不好好做人呢?

    袁董与曹老板的故事,虽然在《三国志》中讳莫如深,但被陈寿草蛇灰线的笔法隐藏在字里行间,深挖起来,呵呵,着实精彩得很呐!

    不提意兴阑珊、安营扎寨的邺城城下众人,咱们继续看活跃于胶东的臧霸、陈登。

    在二将日夜兼程走水路的情况下,北海国已近在咫尺。

    而此时,北海国中官吏乃至青州刺史袁谭,仍对此茫然无知。

    与此同时,卫府细作马不停蹄…

    一封封隐秘军情,由梁期城、内黄城、黎阳城,甚至是邺城,被源源不绝送到许都。

    赵旻与卞夫人一边卿卿我我,一边紧锣密鼓地处理情报,直至…

    苟哥诧异地将赵国邯郸城、魏郡梁期城的情报合并为一。

    “阿妤…孤立邺城之势…竟已成!袁绍危矣!”

    卞夫人先是杏目圆睁,旋即宛若桃花一般的俏脸上浮现出迷人的笑容。

    “夫君,当真如此?夫君之所谋将定矣!”

    赵旻将几份军情递给自己最心爱的熟妇。

    “阿妤请看!事不宜迟,我当连夜向诸君修书,强调卫府与袁绍何谈之要素!”

    卞夫人喜孜孜地接过爱郎手中的情报,仔细读了起来;

    苟哥则挥笔舞墨、笔走龙蛇,向邺城城下的卫府众人传达此番和谈的要点。

    少顷,卞夫人向爱郎嫣然一笑。

    “夫君,大事定矣!”

    苟哥笑着颔首后,唤来守候在门外的赵贲。

    “阿贲,你率一屯亲卫,连夜将此书信送至邺城!务必要快!”

    赵贲不敢抬头看人比桃花艳、媚意若天成的卞夫人,接过自家少君书信后,其人躬身行礼便匆匆而去。

    直至此时,赵贲才明白…

    为何自家主母…也就是皇宫中的那位,竟会在自家少君出征时醋意大生。

    忙完此事后,苟哥关紧门户,猝不及防地给了卞夫人一个公主抱…

    然后…

    春宵一夜值千金。

    漫漫长夜终于过去。

    翌日上午,邺城中的大火渐熄。

    在余烬中,卫府诸将趁机率军,将邺城内城重重包围。

    至此,邺城内城被彻底孤立。

    袁绍召来麾下全部重臣,经过半日商议之后,最终无奈又无助地派出辛评、辛毗兄弟…

    向卫府求和!

    与此同时,臧霸、陈登二人的数路大军,包括海上的薛州舰队,皆已抵达北海国、并完成合围。

    他们的行踪虽然成功瞒住了袁绍一方,却未能瞒住往来胶东、辽东的公孙度船队。

    于是乎,一封密信,经海路被送往辽东郡襄平城。

    胶东战事,一触即发。

    同一时间,邺城内城之下…

    辛评、辛毗兄弟二人,心情颇为复杂地走进卫府诸将,设在邺城西侧外城的大营。

    也就是说,大半个邺城,如今都已落入卫府之手。

    换言之,如果袁绍不主动求和,那么袁绍大本营尽墨、邺城易主,将是迟早之事。

    此番出征邺城的主将,也就是“盲夏侯”夏侯惇趾高气昂地端坐于中军帐正中央。

    曹氏、夏侯氏诸将分别坐在夏侯惇两侧。

    颜良、赵云、太史慈三人已返回内黄城。

    前二人都与袁绍有旧,不适合留在此处;

    太史慈的职责是驻守黎阳城,赵云请太史慈守内黄、攻邺城,属于临时借调。

    所以,在助诸将围困邺城后,太史慈便率亲卫径直赶回黎阳城。

    于是乎,卫府在邺城,如今只剩下曹家、夏侯家这两家的将领。

    综上所述,辛评、辛毗昆仲此番出内城求和,其结果便不难想象。

    端坐于中军帐中的夏侯惇,根本就没有让颖川这哥俩靠近,便令亲卫将这硬着头皮赶来的哥俩“请”了出去…

    若非夏侯惇的亲卫最后推搡了一把,辛评、辛毗昆仲还真以为是夏侯惇“请”他们出去的。

    这哥俩有多怨愤…可想而知。

    若非夏侯惇的亲卫皆五大三粗、膀大腰圆、且对他们二人怒目以视,这哥俩一定会豁出老命拼了…

    尽管最终的结果,是哥俩仓惶逃…不,是这哥俩迅速返回邺城内城。

    读书人的事,能叫逃吗?

    远远地,这哥俩犹可清楚听到一声暴喝。

    “你二人乃何人?速叫袁贼前来面谈!”

    万般无奈之下,辛评辛毗昆仲,只好火速赶到大将军府、向袁绍禀明此事。

    “明公!以某二人观之,盲夏侯似无和谈之诚意。”

    袁绍面无表情地听罢二人的讲述、以及最后的总结,半晌默然不语。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既然魏国得名于魏郡,那魏郡在曹魏政权中,自然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此背景下,历任“魏郡太守”都是曹操的铁杆心腹。其中许多人,甚至在汉廷尚存的情况下,便出仕魏国,成了“国中之国”的属官。

    魏国最早的“三公六卿”,其中绝大部分,也都来自昔日的魏郡太守。

    仅举数例,佐证魏郡太守的特殊地位。

    (1)凉茂

    魏郡太守凉茂,曾是曹操的司空掾,掾即佐官。司空是曹操在建安初年的职位,可见凉茂的“霸府故吏”身份。

    太祖辟(凉茂)为司空掾,举高第,补侍御史。后徵迁为魏郡太守、甘陵相,所在有绩。--《魏书凉茂传》

    魏国建立(213),凉茂出任魏国尚书仆射,随即转为奉常(即太常,众卿之首)。

    彼时汉廷魏国,自置侍中、尚书、三公六卿(低于汉廷的三公九卿),与汉室分庭抗礼。

    魏国初建,迁(凉茂)尚书仆射,后为中尉、奉常。--《魏书凉茂传》

    凉茂能出任魏国上卿,无疑与其昔日的“魏郡太守履历”有关。

    (2)国渊

    魏郡太守国渊,亦曾是曹操的司空掾。魏国初建(213),国渊入魏国为太仆(属六卿)。

    太祖大悦,迁(国渊)魏郡太守……迁太仆,居列卿位。--《魏书国渊传》

    (3)王修

    魏郡太守王修,是袁谭故吏,谭死,入司空幕府为掾。

    魏国初建(213),王修入魏国为奉常(属六卿),与凉茂大约前后相继。

    (曹操)礼辟(王修)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徙为奉尚。--《魏书王修传》

    (4)徐奕

    魏郡太守徐奕,为司空掾,魏国初建(213),徐奕入魏国为吏部尚书,寻迁尚书令。属“三独坐”之列。

    太祖为司空,辟(徐奕)为掾属……出为魏郡太守。魏国既建,为尚书,复典选举,迁尚书令。--《魏书徐奕传》

    (5)王朗

    魏郡太守王朗(著名的王司徒),为司空幕府参军。

    魏国初建(213),王朗以军师祭酒(即首席军师)领魏郡太守,入魏国为少府(属六卿)。

    魏国初建,(王朗)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迁少府、奉常、大理。--《魏书王朗传》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不提这句同样耳熟的话,审配之言确实没毛病。

    别的可以先不提,单单是邺城内城这近二十万张嘴,就是个天大的问题。

    更何况审配的三万余骑兵,还刚刚被卫府打残、打退。

    遑论城外可是五万余卫府铁骑,率军者还是跟袁绍有血海深仇的夏侯兄弟!

    袁绍不主动低头求和,难道还要学习当年那个伪君子、洛丹伦大义士臧洪?

    袁绍默默流泪、长叹一声。

    审配也长叹一声。

    “明公,无论如何,颜良将军曾受明公大恩,此番明公请颜良斡旋,未尝不可为也。此外…

    赵子龙亦曾为明公重用,况且赵从文亦曾为明公之臣,明公终未犯僭越大错,于情于理,赵从文皆应与明公和谈。”

    袁绍默默颔首。

    “正南,此事你不宜出面,便改为由仲治、佐治昆仲主持…”

    说着说着,袁绍的神色再次变得坚毅起来。

    其人紧紧执起审配的手,语重心长对后者道。

    “正南,你务必化悲痛为力量,并牢记此次教训,今后河北仍需你尽力辅佐!”

    审配重重颔首。

    “明公尽管放心,但使配一息尚存,必保河北不为赵贼所侵夺!”

    袁绍微微一笑,心中倍感欣慰。

    “甚善!甚善!”

    言罢,袁绍复又道。

    “正南,你既为我肱股,今后还望你与河南诸君精诚团结!”

    审配咬了咬牙,张口欲言又止,最后其人微微颔首。

    “明公放心,无论如何,配必保河北平安无事!”

    审配与河南人斗了十余年,这敌对关系怎么可能说改就改?

    袁绍心中有些失望,但其人还是颔首道。

    “如此,请正南多多用心!”

    审配再次重重颔首。

    “明公放心,待大火熄灭,配便须返乡安抚族人、此后必勤加练兵!”

    袁绍稍稍松了口气。

    “甚善!正南且早些安歇。”

    审配作揖而退。

    待其人走远,袁绍幽幽一叹、久久无言。

    同一时间…

    打残、打退援军之后,卫府众人望向邺城中犹然熊熊燃烧的大火,有些意兴阑珊。

    包括夏侯惇、夏侯渊兄弟在内,众人皆了然…

    袁绍明日必将主动和谈。

    云哥宽慰诸曹氏、夏侯氏道。

    “诸君不必如此沮丧。经此一战,袁本初必活不长,诸君亦可谓为曹公报仇雪恨。”

    颜良此刻同样乐不起来。

    与诸曹、夏侯氏不同,颜良与袁绍委实是恩怨难分。

    思及昔日举主即将命不久矣,颜良怎么可能高兴得起来?

    但其人同样宽慰起诸曹、夏侯氏。

    “诸君此番一战而竟全功,主公必有厚赏,且河北黎庶皆未遭战事荼毒,此乃不幸中之大幸焉!”

    诸曹、夏侯氏的二号人物(一号人物是曹老板遗孀卞夫人)夏侯惇勉力一笑。

    “妙才、子孝、子和,诸位子侄,某等而今确实可谓为孟德公报仇雪恨,待来日袁贼主动求和之时,某等再羞辱其人一番不迟!”

    诚然。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就算诸曹、夏侯氏羞辱袁绍,袁绍也惟有暂且忍下这口恶气。

    但话说回来,谁让袁董当初不好好做人呢?

    袁董与曹老板的故事,虽然在《三国志》中讳莫如深,但被陈寿草蛇灰线的笔法隐藏在字里行间,深挖起来,呵呵,着实精彩得很呐!

    不提意兴阑珊、安营扎寨的邺城城下众人,咱们继续看活跃于胶东的臧霸、陈登。

    在二将日夜兼程走水路的情况下,北海国已近在咫尺。

    而此时,北海国中官吏乃至青州刺史袁谭,仍对此茫然无知。

    与此同时,卫府细作马不停蹄…

    一封封隐秘军情,由梁期城、内黄城、黎阳城,甚至是邺城,被源源不绝送到许都。

    赵旻与卞夫人一边卿卿我我,一边紧锣密鼓地处理情报,直至…

    苟哥诧异地将赵国邯郸城、魏郡梁期城的情报合并为一。

    “阿妤…孤立邺城之势…竟已成!袁绍危矣!”

    卞夫人先是杏目圆睁,旋即宛若桃花一般的俏脸上浮现出迷人的笑容。

    “夫君,当真如此?夫君之所谋将定矣!”

    赵旻将几份军情递给自己最心爱的熟妇。

    “阿妤请看!事不宜迟,我当连夜向诸君修书,强调卫府与袁绍何谈之要素!”

    卞夫人喜孜孜地接过爱郎手中的情报,仔细读了起来;

    苟哥则挥笔舞墨、笔走龙蛇,向邺城城下的卫府众人传达此番和谈的要点。

    少顷,卞夫人向爱郎嫣然一笑。

    “夫君,大事定矣!”

    苟哥笑着颔首后,唤来守候在门外的赵贲。

    “阿贲,你率一屯亲卫,连夜将此书信送至邺城!务必要快!”

    赵贲不敢抬头看人比桃花艳、媚意若天成的卞夫人,接过自家少君书信后,其人躬身行礼便匆匆而去。

    直至此时,赵贲才明白…

    为何自家主母…也就是皇宫中的那位,竟会在自家少君出征时醋意大生。

    忙完此事后,苟哥关紧门户,猝不及防地给了卞夫人一个公主抱…

    然后…

    春宵一夜值千金。

    漫漫长夜终于过去。

    翌日上午,邺城中的大火渐熄。

    在余烬中,卫府诸将趁机率军,将邺城内城重重包围。

    至此,邺城内城被彻底孤立。

    袁绍召来麾下全部重臣,经过半日商议之后,最终无奈又无助地派出辛评、辛毗兄弟…

    向卫府求和!

    与此同时,臧霸、陈登二人的数路大军,包括海上的薛州舰队,皆已抵达北海国、并完成合围。

    他们的行踪虽然成功瞒住了袁绍一方,却未能瞒住往来胶东、辽东的公孙度船队。

    于是乎,一封密信,经海路被送往辽东郡襄平城。

    胶东战事,一触即发。

    同一时间,邺城内城之下…

    辛评、辛毗兄弟二人,心情颇为复杂地走进卫府诸将,设在邺城西侧外城的大营。

    也就是说,大半个邺城,如今都已落入卫府之手。

    换言之,如果袁绍不主动求和,那么袁绍大本营尽墨、邺城易主,将是迟早之事。

    此番出征邺城的主将,也就是“盲夏侯”夏侯惇趾高气昂地端坐于中军帐正中央。

    曹氏、夏侯氏诸将分别坐在夏侯惇两侧。

    颜良、赵云、太史慈三人已返回内黄城。

    前二人都与袁绍有旧,不适合留在此处;

    太史慈的职责是驻守黎阳城,赵云请太史慈守内黄、攻邺城,属于临时借调。

    所以,在助诸将围困邺城后,太史慈便率亲卫径直赶回黎阳城。

    于是乎,卫府在邺城,如今只剩下曹家、夏侯家这两家的将领。

    综上所述,辛评、辛毗昆仲此番出内城求和,其结果便不难想象。

    端坐于中军帐中的夏侯惇,根本就没有让颖川这哥俩靠近,便令亲卫将这硬着头皮赶来的哥俩“请”了出去…

    若非夏侯惇的亲卫最后推搡了一把,辛评、辛毗昆仲还真以为是夏侯惇“请”他们出去的。

    这哥俩有多怨愤…可想而知。

    若非夏侯惇的亲卫皆五大三粗、膀大腰圆、且对他们二人怒目以视,这哥俩一定会豁出老命拼了…

    尽管最终的结果,是哥俩仓惶逃…不,是这哥俩迅速返回邺城内城。

    读书人的事,能叫逃吗?

    远远地,这哥俩犹可清楚听到一声暴喝。

    “你二人乃何人?速叫袁贼前来面谈!”

    万般无奈之下,辛评辛毗昆仲,只好火速赶到大将军府、向袁绍禀明此事。

    “明公!以某二人观之,盲夏侯似无和谈之诚意。”

    袁绍面无表情地听罢二人的讲述、以及最后的总结,半晌默然不语。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一章继续为您说。

    既然魏国得名于魏郡,那魏郡在曹魏政权中,自然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此背景下,历任“魏郡太守”都是曹操的铁杆心腹。其中许多人,甚至在汉廷尚存的情况下,便出仕魏国,成了“国中之国”的属官。

    魏国最早的“三公六卿”,其中绝大部分,也都来自昔日的魏郡太守。

    仅举数例,佐证魏郡太守的特殊地位。

    (1)凉茂

    魏郡太守凉茂,曾是曹操的司空掾,掾即佐官。司空是曹操在建安初年的职位,可见凉茂的“霸府故吏”身份。

    太祖辟(凉茂)为司空掾,举高第,补侍御史。后徵迁为魏郡太守、甘陵相,所在有绩。--《魏书凉茂传》

    魏国建立(213),凉茂出任魏国尚书仆射,随即转为奉常(即太常,众卿之首)。

    彼时汉廷魏国,自置侍中、尚书、三公六卿(低于汉廷的三公九卿),与汉室分庭抗礼。

    魏国初建,迁(凉茂)尚书仆射,后为中尉、奉常。--《魏书凉茂传》

    凉茂能出任魏国上卿,无疑与其昔日的“魏郡太守履历”有关。

    (2)国渊

    魏郡太守国渊,亦曾是曹操的司空掾。魏国初建(213),国渊入魏国为太仆(属六卿)。

    太祖大悦,迁(国渊)魏郡太守……迁太仆,居列卿位。--《魏书国渊传》

    (3)王修

    魏郡太守王修,是袁谭故吏,谭死,入司空幕府为掾。

    魏国初建(213),王修入魏国为奉常(属六卿),与凉茂大约前后相继。

    (曹操)礼辟(王修)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徙为奉尚。--《魏书王修传》

    (4)徐奕

    魏郡太守徐奕,为司空掾,魏国初建(213),徐奕入魏国为吏部尚书,寻迁尚书令。属“三独坐”之列。

    太祖为司空,辟(徐奕)为掾属……出为魏郡太守。魏国既建,为尚书,复典选举,迁尚书令。--《魏书徐奕传》

    (5)王朗

    魏郡太守王朗(著名的王司徒),为司空幕府参军。

    魏国初建(213),王朗以军师祭酒(即首席军师)领魏郡太守,入魏国为少府(属六卿)。

    魏国初建,(王朗)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迁少府、奉常、大理。--《魏书王朗传》

    下一章咱们继续说。.>>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盛赋从宁安如梦开始的诸天转职农夫无潜力?我种出豌豆射手狂兽战神关东巡山人重生2010,国士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