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来,赵国中大夫白公建议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今陕西临潼),注入渭水,全长200里,灌溉农田4500多顷,因白公之名而称为白公渠。
东汉迁都洛阳后,白渠一度废弃。
历史上,直至东晋十六国中前秦(苻秦,非姚秦)以关中为根据地时,苻坚方才组织农工对白渠加以整修、并恢复供水。
自此,荒废一百五十年之久的古都长安城,才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此后,南北朝对立之时,北朝逐渐开始重视并重修郑白渠(郑国渠、白公渠组成的水利体系,统称为郑白渠),长安城这才成为隋唐国都(实际上是大兴城,但无论名称如何改变,其地理位置均在目前的西安市)。
由此可见,水利工程在古代,对政治有多么巨大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赵旻要想迁都长安城,那么必须首先重修白公渠,并使其与郑国渠成为一个完整的水利体系,也就是修成东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郑白渠。
此事绝非等闲之事!
与原本的汉末三国魏晋历史截然不同,长安城如今意义非凡!
历史上的汉末三国魏晋,整个凉州较为贫瘠、地广人稀、西域战乱不休、关中人烟稀少、郑国渠淤堵严重、白公渠甚至已荒废,所以长安城不具备任何定都的条件。
但在这个时空之中,随着西域都护府重设、丝绸之路重新打通、凉州变得欣欣向荣、关中人口断崖式上升,大汉定都长安城,实际已是大势所趋。
好吧…
这个时空与历史上的汉末根本不具备可比性。
因为历史上的汉末,实在是太可怕了!
比之可怕的西汉末年新莽之乱还要可怕!
以及今日,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此则又甚于亡新之时也。
摘自《后汉书之仲长统传》
言归正传。
一言蔽之,趁今岁无大型战事,苟哥便决定发动自己的中军,齐心协力修复白公渠、并使其恢复供水,同时疏浚郑国渠,使这两条渠道形成互动,成为一个完整的水利体系:郑白渠。
正常来讲,这种超过二百里的大型水利工程,放在汉末,至少要修建十年之久。
但赵旻计划只用半年时间修建完成:
因为论工程建设,基建狂魔、赵旻童鞋是专业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
如此重要的水利工程,赵旻为何要将工期压缩到半年呢?
原因也很简单。
赵旻今岁还想修建另外一个超级水利工程。
但因为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