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蛮横的人设,主动挑衅,逼迫大宋进行比武。
第一届比武,时间是正月初一,地点是大庆殿。没错,就是直接在正旦大朝会上比。真宗皇帝那时已经被辽人吓破哩,根本不敢拒绝,还暗令宋国比武之人只许败不许胜。
等到真宗皇帝求仁得仁,终于羽化升仙之后,仁宗即位,年幼,太后刘氏摄政。这老娘们比她老公强多了,各种手段层出不穷。
将比武的时间被一点点往后拖延,比武的地点也逐渐转移到不那么重要的场所,只是依旧“许败不许胜”,这是原则问题。
辽人对此也无可奈何,但只要每年还能“得胜还朝”也就够了,毕竟这意味着宋国兄弟还是识趣的,明白这兄弟之国到底谁是兄、谁是弟。
就这么过了六十多年,比武的时间已经拖到了上元节,不能再拖了,再拖这个年就过完了,辽国使节该收拾收拾东西回家了。
比武的地点也安排到了樊楼这样的娱乐场所。在大宋君臣多年的不懈努力之下,原本一年一度的羞辱硬生生变成了一场娱乐真人秀。据可靠的道消息透露:樊楼可是砸给国信所老大一笔钱才获得今年的比武承办权。
国信所是大宋创立、专门负责对辽外交事务的新衙门。
宋代以前,外交一般由鸿胪寺掌管。鸿胪寺外交有个特点,工作模式是上对下、宗主对藩属。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从儒家教义演化来的。
正所谓:无二日,国无二君,人世间只能有一个皇帝,铜锣湾只能有一个浩南。
想跟我们朝上国交往,你最好按照这个模式来。你要不乐意,揍你。具体操作请参考汉之于夜郎。
有时候也会出岔子——打了,但是没打过。那怎么办?也简单,我两眼一闭,看不见你,就当你不存在。你都不存在了,自然就不用搞什么外交了。具体操作请参考东晋之于五胡十六国。
这种模式维持了一千多年,到了大宋,干不下去了。
宋、辽两位“浩南”商量了一下,决定不打了,把酒言欢,称兄道弟了。一个皇帝太孤单,俩人作伴儿好多了。
他俩喝“嗨”了,外交官们却愁白了头。继续按照原来的模式走,辽人肯定不乐意,还得打,酒可就白喝了。那这活儿怎么干?书上没有啊!
先成立个新衙门吧,于是,国信所挂牌营业。全称为管勾往来国信所,设管勾官二人。别看是个“所”级单位,直接挂靠在枢密院之下,级别其实挺高的。
接下来,真正的麻烦来了:这个所长,没人愿意干。
这个衙门一看就不“正经”,处处跟儒家教义反着来。干这差事,会不会为自己以后的仕途埋雷?
别跟我什么“保证以后绝对不会如何如何”,大家都在一个染缸里混,你拿我当三岁孩儿呢?
你要强逼我干,大不了帽子一扔,念两句陶渊明的诗,老子进山当隐士去。
文官不干,武官呢?弄这么个衙门就是为了别打架,放一个杀胚在那儿,闹呢?
文官、武官都不行,怎么办?朝上国还能缺人?关门,放宦官。宦官身段儿软,也不在乎什么孔孟之道,干这个正合适。
宦官其实也不愿意干。当年挨那一刀难道是为这个?国信所一看就是个清水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