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爷子吐出一口气。
他眼神盯在手中的照片上,枯瘦如干柴的手指从花叶上一片片的抚摸而过,似是想要触摸到年轻人笔尖的那一分润泽。
犯了一个错误也就罢了,更何况很多线条明暗闪烁不定,清浊混沌,望之和整幅画的技法不搭。
“南辕北辙,比邻而居。”
非要是说这篇文章里蕴含着什么大道理,那么就还要请老师指教。
但曹老刚刚那句话,拥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他和李白的疯不同,李白的豪放带着酒气酒香,徐谓的狂放不羁带着生活的苦涩,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悲伤苍茫。
旁边老杨嘴巴一勾。
因为读了那多遍,曹轩也一点没看出有多少开卷有益的地方。
清代就不成了。
既然是徐渭写的,那么连真实性都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一爱看戏,二爱读书,收集各种宋版书,明版书的珍贵刻本。
徐渭的文章经常语出惊人,但算不上冷门。
袁枚以磅礴心血作画,采大海间风光入笔。
他不会知道,老杨尽管已经竭尽所能的高估了顾为经。
技法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画能够“活”起来。
包装纸上刻着的,便是袁枚的绢本《层波瀛海》图。人传袁枚的笔法气势磅磅礴,又兼具宫庭画家下笔细腻雅致的特点。受限于当时工业印刷品的工艺问题,油纸包裹上的繁复的笔墨线条被删减的只有十之二三,剩下的也黑黢黢的腻在一起。
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徐渭编的也完全可以不再意了,哪怕真是编的,也融入了青藤居士对整个东方艺术神髓的概括,说的深了,可以卷之浩繁,投入一生时间去研究,也触摸不到这份学问的边界。
助理毕竟只是外人。
大家都是成名已久的知名艺术家了。
又是一个多甲子以后。
而现在,潮涨潮落,日月交辉。
他是用山法画水,还是以水法画山,完全无所谓,波浪的线条是否尊崇法度定式,也无所谓。
换成普通国画画家,这句话听来可能只是一句夸奖,放到曹老的徒弟几人中,意义也许比天都大。
到了日寇侵华时期,为了抵制日货,也为了清本正源,改变很多西方人士把日式文化当成亚洲文化代表的偏见,民族爱国企业家们也开始采用精妙的中国画,做为商品的商标和外包装。
但是曹轩对袁枚很熟悉,甚至他的老师就认识《新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