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只有曹老的入室弟子们才知道的秘辛——【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春水融冰,涓涓缕缕,意在传神】。
那一刻恍然便明白,那天老师用扇字敲他的脑袋的时候,嘴里那“讲究”两个字。
袁枚的画画的不错,但这张画则有些古怪,把波浪画的律动无序,线条长短交错,分明错把国画画山水里画山才会采用的以柔韧中锋勾出的“皴法”用到了画水。
曹轩表示,现在都民国了,报纸上讲究的是德先生和赛先生。他非常有科学精神的向老师指出,这两地的水稻从品种上来说,差异不大,生长更多的是受到光照和降水的影响。
“看这紫藤花,有点老师所说的苏轼看麦穗的意思了。”曹轩点点头。
曹轩就算把顾为经夸的和花一样,看画时老怀大慰仰天大笑。他们心中情绪如何复杂五味杂沉不知道,表面上的城府肯定都是不缺的。
大师只会在关键提点你一下,那层最关键的窗户纸,非得自己来悟,自己来捅破才可以。
徐谓有点疯。
嚼碎了喂进去填鸭式灌输的教育,远没有钻研顿悟来的深刻。老师说出来的只是耳边道理,自己想明白的,才是踏踏实实胸中的学问。
她早已抓狂的捏着手指,嫉妒的把牙齿都咬碎了好吧。
应该要如何来解。
要是为了练字,他可以去临帖。
刘子明大概恨不得拿出一幅珍藏的明清古画交换老爷子把这个评语放到他的身上。
画家是时代和个人共同塑造的产物。青藤居士徐谓则属于少数那种放到今天现代社会来,照片板上钉钉一定也能出大名的不世出的天才。
唐宁?
小时候对这个三百来字的小文章,比什么《菜根谭》,《增广贤文》还要熟悉的多。
小时候曹轩生活在名儒毕至,大师云集的文化环境和社会层次。
文中苏轼看画,一稻于天南,一稻于地北,两种不应该出现在一起的稻谷齐聚一图,所以苏轼觉得这画不连贯。
这已经不是老头子欣赏顾为经,或者评价画的好坏的原因。
实际上依然低估了老爷子这句话的分量。
所有气势,所有笔法,都是连贯的,所以笔墨被一个一以贯之精神,像纵横的织布机一样连贯到了一起,在画卷上相得益彰。
对方只是把目光从院子里的戏台上看了自己的关门弟子一眼,用扇子在曹轩的后脑勺上轻轻敲了一下,随口说了两个字。
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春水融冰。
那位光绪年间声名赫赫的画坛大师,生平有两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