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有了这些内部的技术资料,星辰科技研发起核聚变动力火车,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了。
“果然如此看来我之前的种种推测,还是基本正确的。”
在看过这些内部技术资料之后,宁晨也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
其实宁晨之所以会向铁道部门寻求这些技术,并不是对这些技术完全不知晓,更多的是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在经过生物计算机技术改造之后,宁晨的大脑具有了更加强大的分析建模能力,有的时候只要亲眼看过一项技术,就可以基本分析出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这让宁晨之前便对于列出的一切技术有了一些猜测,所幸的是,宁晨的这些猜测,确实都是正确的。
这样的话,宁晨之前的很多想法,也都可以直接加入到设计之中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宁晨等星辰科技的技术专家们,以及铁道部的专家们,一起开始了对新型核聚变列车的设计工作。
虽然这其中很多的想法都是宁晨提出的,但如果没有其他专家的帮助的话,很多工作也不会进展得那么顺利。
经过多次的设计、修改、商谈,大家终于得出了最终的理想方案。
这个方案乍一看,有点儿像夏国之前的高铁设计方案,但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其中的很多区别。
为了容纳一个不小的核聚变动力装置,列车的前两节车厢,都将不会有任何的乘客,而只是有列车司机,以及其他的各种设备装置。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列车的载客效率降低,但这也是必须做出的一项选择。
与此同时,因为新的动力装置,整趟列车可以接入更多的车厢数量,这一点是优于正常的高铁的。
另一方面,宁晨等人在车头的设计上面,也进行了很多的修改。
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星辰科技的空气动力学技术,可以在已知各项信息的前提下,设计出最佳的空气动力学方案。
在这项技术的加持之下,列车可以多减少百分之十左右的空气阻力。
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因为之前的车头设计,就已经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很多人都想不到,这块儿的设计竟然还能够有这么大的提升空间。
除此之外,宁晨等人在核聚变动力装置上面的研究,也倾注了非常大的精力。
虽然之前项目组就在安全问题上面做了很多工作,不过毕竟之前的项目,要么就是没有碰撞的风险,要么就是实验性质的研究。
而这一次,核聚变列车可是真的要进行商业运行的,即便发生碰撞的概率非常之低,也要尽力做好相关保障工作。
为此,宁晨等人特意在核聚变动力装置外面,又多加了一个新的保护层,这种保护层使用的材料,具有非常强大的硬度,与之前的“纳米丝线”材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